家居設計揭秘:7個實用細節讓生活更舒適,缺一不可!
更新于:2025-03-27 14:15:24

裝修是否實用,設計是否合理,往往只有在入住后才能真正體會到。每個家庭的生活方式和需求都有所不同。

我初次裝修時,也像許多人一樣,參考了大量的網路設計案例。經過近一年的居住體驗,雖然有些設計不太理想,但還是發現了7個非常實用的設計。

一、鞋櫃底部的雙層設計

鞋櫃底部的懸空設計是眾所周知的,可以放置拖鞋或日常穿的鞋子,提高使用和收納效率。

如果家庭成員較多,或鞋櫃寬度有限,鞋子過多會導致入戶玄關雜亂無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在鞋櫃底部增加一層,用來放拖鞋,而另一層用來放日常穿的鞋子,既解決了玄關淩亂的問題,又實現了高效整潔。

可能有人會說,把鞋子放到櫃子里不就行了?這樣當然可以,但如果玄關緊湊,開櫃門收納會很麻煩,還會讓人感到局促。

二、餐邊櫃的椅子收納區

基本上每家都會設置餐邊櫃,除了增加收納空間外,還兼具水吧台功能,讓生活更加高效。

但在餐邊櫃內部結構設計上,為了追求極致收納,許多人會設計大量隔層,導致備用餐椅無處安放。

最合理的設計是預留出備用餐椅的收納區。尺寸最好根據餐椅預留,正常海拔75cm,深度35cm就足夠了。

三、浴室櫃側面的開放格

乾濕分離設計固然好,但並非所有衛生間都能實現。若浴室櫃無法獨立出去,衛生間面積就會非常緊湊。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仔細考慮內部的收納設計。特別是在浴室櫃兼具梳妝檯功能時,更應充分利用每一塊空間。

定製浴室櫃時,可以在靠近馬桶的一側設置開放格,提升收納率的同時,方便紙巾、手機等物品的存放。

四、櫥櫃預留小推車

廚房作為重度收納區,很多人會把注意力放在牆面收納上,釋放檯面空間,讓空間更加整潔。

實際上,廚房的核心收納力還在於櫥櫃的結構設計。比如選擇抽屜(拉籃)而非普通開門隔層;或者犧牲部分檯面空間,設計一組高櫃。

因此,合理設計櫥櫃結構是關鍵。我家的櫥櫃就捨棄了一截櫃體,預留了小推車空間,方便放置蔥姜蒜和蔬菜等,還可以隨時拉到餐廳使用。

五、衣櫃預留次凈衣區

多數人認為家裡的衣櫃越大越好,因為生活時間越長,衣物越多,只有充足的收納空間才能保持整潔。

然而,臥室的次凈衣區常被忽視。如果沒有次淨衣區,隔夜衣服沒有地方放,房間容易變得雜亂。

有人可能會說,買一個落地衣架放在臥室掛隔夜衣服不就好了?實際上,落地衣架並不那麼好用,一旦掛滿衣物就容易倒,也很亂。

在定製衣櫃時,可以利用衣櫃側面空間預留次凈衣區掛隔夜衣服,這樣不僅讓房間更整潔,找衣服時也更方便。

六、所有窗戶做內倒設計

許多人在裝修時會更換家裡的窗戶,因為開發商預裝的窗戶品質一般,且滲水、漏氣問題普遍。

為了入住后省心,換掉窗戶會更穩妥。畢竟裝修結束后再想更換就沒那麼簡單了。

但是,一個新問題出現了:大多數人更換窗戶時只關注玻璃和型材,卻忽視了開窗方式對生活的影響。

最實用的開窗方式既不是常見的平移窗,也不是平開窗,而是內倒漂移窗。這種設計在下雨天也能正常通風,同時避免了平開窗磕碰的危險。

七、窗戶只裝一層紗簾

購買窗簾的人都知道,店員通常會推薦臥室或客廳安裝雙層窗簾,即一層布簾和一層紗簾。

這種安裝方式較為常見,布簾遮擋隱私,紗簾阻擋紫外線,既有層次感又有氛圍感。

其實只要瞭解一些,就知道很多紗簾已經可以做到透光不透人,完全不需要布簾來保護隱私。比如皇冠紗、幻影紗等。

因此,沒有必要安裝雙層窗簾。我們家的所有窗戶都只安裝了一層幻影紗,既節省了成本,又滿足了需求,效果也非常好。

以上就是本期的裝修經驗分享了。雖然有些設計可能不適合所有家庭,但能被大多數家庭採納的設計一般不會讓你失望。所以大家還是要結合自己的需求進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