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媽在兩年前退休了,她的退休生活雖然舒適,但偶爾也會覺得無聊。由於晚飯後沒有娛樂活動,加之年輕時的病痛導致關節疼痛無法長時間行走,她的生活變得有些單調。
因此,大部分時間里,張大媽吃完晚餐后只能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或玩手機,大約十點就睡覺。有時候,她會看著電視不知不覺地睡著,突然驚醒時發現自己忘記關電視。
最近,張大媽發現自己的睡眠質量明顯下降。
儘管每天晚上十點左右上床看似是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但張大媽最近經常在淩晨三四點鐘醒來,然後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再次入睡。
這種情況如果只持續一兩天還能忍受,但時間長了,身體顯然吃不消。畢竟,長期的睡眠不足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很多不良影響。
張大媽對此感到擔憂,認為自己之所以總是半夜醒來,可能是因為身體衰老加速。為此,她去醫院進行了詳細諮詢。那麼,張大媽的睡眠品質下滑是否真的與身體衰老有關呢?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頻繁早醒實際上也是失眠的一種形式。大多數人認為只有長時間不能入睡才算失眠,但這種看法是片面的。臨床上,失眠最常見的兩種形式是“難以入睡”和“早醒”。
在這兩種情況中,前者更為常見,因此很多人對後者並未給予足夠關注。
在中老年人中,早醒現象其實非常普遍。這類人由於機體衰老和褪黑素分泌減少,容易導致睡眠變淺,自然影響睡眠品質。
如果經常出現早醒,很可能與衰老有關,但也不能將兩者完全等同起來。
當人體年齡達到50歲左右時,性激素分泌水準往往顯著下降,內分泌紊亂等問題也會日益凸顯,並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對於這些人來說,如果經常有早醒或入睡困難的表現,多半與更年期綜合征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更年期綜合征並不僅僅是女性的問題,男性同樣會受到其困擾,因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此外,生活中的早醒現象大多與個人的精神狀態密切相關。
長期出現不同程度的早醒可能意味著患有抑鬱、焦慮等情緒疾病。現在,臨床已將早醒視為抑鬱症的一種基本表現。
如果中老年人群經常出現早醒且情緒狀態不佳,家人和自己都應該重視並及時針對這些癥狀進行治療。
通常,這種情況需要尋求心理醫生的説明以改善問題並穩定心理狀態。一旦患者的心理障礙得到解決,生物鍾紊亂等問題便會迎刃而解,早醒和失眠狀況也將得到緩解。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旨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