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船在海上航行,如果沒有目的地,不管如何發力,都是逆風而行,永遠達不到理想的彼岸。
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沒有“目標感”的孩子,想要成才也是非常困難的。
直到把女兒“養廢”,媽媽才明白這個道理
小潔的媽媽曾經是我們都羡慕的物件,因為女兒小潔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又很乖巧聽話。
媽媽只有小潔這一個孩子,自然也是希望望女成鳳,從上幼兒園開始的早教,到後來小學、初中、高中的做功課、補習班,媽媽幾乎每天都要陪著她完成。
“風裡來,雨裡去”,孩子終於考上了大學,是一所省外的重點醫科大學,她終於離開了媽媽,練習過獨立的人生。
但是,進入大學以後,小潔發現自己對學習的內容一點興趣都沒有。
於是,她每天躲在宿舍裡,打遊戲、吃外賣,等到別人都要大學畢業、實習找工作了,她才發現自己根本拿不到畢業證。
媽媽痛心疾首,這自己培養了多年的女兒,為什麼上了大學后選擇躺平了呢。
她淚流滿面地問女兒:“你為什麼不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名醫生?媽媽給你規劃好的道路,你為什麼不好好走?”
女兒並不在乎地說:“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當醫生,你有什麼好哭的?除了當醫生,我還可以做很多事情。”
她可以做什麼事情呢?其實心裡也並沒有什麼目標。
這孩子我們不能說她是“學渣”,因為她智商挺高,學習能力也很強,只要有媽媽督促,學習成績還不錯。
但是,當沒有人管著的時候,自己沒有學習的動力,沒有自製力,學習成績很快就下滑了。
媽媽這個時候才明白,沒有目標感的孩子,根本學不會努力,笑不到最後。
我們身邊也有好多這樣的孩子,家長給他“緊一緊”皮,他就往前走一步,家長一放鬆,立馬往後退。
還有網友給這些孩子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學酥”,外表看起來很強,內心卻都是“渣渣”。
孩子心中沒有目標感,人生沒有理想,是不會走得長遠的
“興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就好像我們逼著孩子學習,但是,一轉眼不盯著他,就跑去玩遊戲了。
但是,你讓他玩一天遊戲,都不嫌累,因為喜歡。
如果我們包辦孩子的事情,不讓他們自己做主,總有一天他會放棄不喜歡做的事情。
每一個理想的實現,都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而沒有理想的人最終只會碌碌無為。
如果孩子沒有見識,從來都沒有對自己的人生有規劃,根本不知道有理想這件事。
他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越來越迷茫,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成為一個“躺平”、“擺爛”的人。
最好的教育是一粒火種,可以點燃孩子的熱情,讓他們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拼搏,成為更好的自己。
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夢想、有目標的人,父母要做對兩件事!
①父母以身作則,做一個積極樂觀、有理想的人。
我有一個朋友,工作很普通,是自來水公司的員工,經常是加班在搶修水管漏水的工地上。但是,她很熱愛自己的工作,經常把“每一個人都離不了水,我是最重要的人”這句話掛在嘴邊,工作非常努力。
爸爸媽媽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大概率也會成為這樣的人。
她的兒子學習也非常努力,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優異,他考進了著名的華中科技大學,立志要為祖國研發出超級晶元,為國人出一口氣。
孩子總是在模仿父母而生活、學習,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理想、努力拼搏的人,父母就不要擺爛、躺平。
一家人一起努力奮鬥的氛圍,才能培養出來有理想的孩子,父母努力奮鬥的樣子,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②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讓孩子體驗成功和自信的快樂。
父母覺得彈琴可以提高氣質,逼著孩子學琴,孩子卻不一定會喜歡。
父母想要孩子當醫生,孩子也許會很抵觸。
如果我們不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不給孩子選擇的自由,孩子大概是不會有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的,而他理想的種子也會被扼殺。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成為一個有內驅力的孩子,首先要給他們成長的空間,讓孩子在自己喜歡的事情裡,去獲得快樂和成就感,成功的經驗會讓孩子體驗到自我價值感。
而父母需要做的是,給孩子肯定和鼓勵,賦予孩子使命感,讓孩子在堅持、奮鬥的路上,有父母的陪伴可以更努力地走下去,為孩子點燃夢想的火苗。
教育永遠是賦予孩子能量,讓他們自己去奔跑,而不是家長推著孩子往前走。
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理想的孩子,比考多少分更重要,因為即使高考這條路不通,也會有其他路向他敞開。
他有興趣、願意付出努力,就離成功不遠了。
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是有內驅力的孩子嗎?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