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局獲悉,“重慶中心城區綠道專項規劃”問卷調查結果已出爐:最受歡迎的綠道有嘉陵江綠道、長江濱江綠道、張飛古道、體育公園盤山道、半山崖道、悅來濱江綠道。
▲兩江新區禮嘉山城綠道景美如畫。(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李雨恆 攝/視覺重慶
據介紹,此次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2250份,其中線下問卷200份,線上問卷2050份。
問卷顯示,接近30%受訪者每天使用綠道,76%的受訪者每周都使用綠道,騎行是最受歡迎的綠道活動。而且綠道的使用以24至29歲年輕人為主,主要分佈在渝北和江北。在所有活動中,騎行的參與比例最高,達41.27%,其次是跑步、散步休閒、攝影、眺望城市與美景。
對受訪者而言,綠道騎行舒適度、可達性是影響綠道體驗的重要因素。市民期待未來能增加綠化遮陰、增設驛站、增加密度、增加導覽以及實現綠道全線無障礙貫通;市民對綠道環境的舒適度有較高的期望,尤其是在炎熱的天氣條件下,植物茂密的綠道可以提升騎行體驗。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普遍希望綠道盡量延展,但受地形阻隔,目前聯通不足,仍有斷點與覆蓋盲區。
例如,渝中區、南岸區等地因地形高差顯著,綠道動線被迫分割為多個獨立段,行人需繞行其他路徑,無法實現無障礙直達;山地陡坡導致綠道與軌道交通網站、濱江休閒區銜接不暢,步行網路呈現“碎片化”特徵。
同時,渝中區、沙坪壩區等老城區因建築密集、地下管網複雜,無法大規模建設天橋或地下通道,綠道只能沿狹窄街巷繞行,與主幹道交叉口形成通行瓶頸。
為進一步提升山城綠道的質量和影響力,市城市管理局計劃在未來五年內(2025年—2029年)重點建設20條示範綠道,總長度約為200公里。這些線路將貫穿中心城區11個市轄區(含兩江新區、高新區),打通城市現有綠道斷點、連線成網,形成一個更加連貫和完善的綠道網路。到2029年,中心城區的山城綠道總長度將達到1000公里。
據悉,中心城區範圍內建設基礎好、服務人群廣、影響力強的線路,將作為市級綠道示範專案重點建設。
今年,我市將啟動紅錦大道、渝澳大橋北橋頭至星光隧道北、東環立交至黃花園大橋北橋頭等城市綠道,以及渝州路至四公里立交人文綠道、桃花溪生態綠道、北碚張飛古道生態文化綠道共6條市級綠道示範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