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吳若瑜
編輯 | 彭孝秋
硬氪獲悉,廣州市晶華精密光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晶華光學)向北交所撤回了IPO申請,上市之路告終。
晶華光學創立於1997年,專注精密光電儀器、汽車智慧感知系統和精密光學部件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與銷售,產品應用於望遠鏡、夜視儀、相機和顯微鏡等各類光學儀器。2022年,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2020-2023年6月,晶華光學的營收分別為10.03億元、12.21億元和11.95億元和4.56億元;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219萬元、5265萬元、9196萬元和1619萬元,利潤漲落波動較大;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2.64%、27.69%、31.48%和28.17%,整體毛利率不高,且有下滑的趨勢,公司解釋,毛利率較低同外部供應鏈緊張,原材料採購成本上漲有關,這也體現了公司對下游客戶的議價能力和話語權不強。
業績 來源於招股書
晶華光學的核心產品為精密光電儀器,2020-2022年,精密光電儀器營收佔比分別為79.44%、76.96%和66.78%,逐年下降。精密光學部件和汽車智慧感知系統業務開始上升。
精密光電儀器是工農業生產、資源勘探、國防建設等領域必備的高精密工具。晶華光學是國內最早主營精密光電儀器產品的公司之一,主要產品為望遠鏡、光學顯微鏡、夜視儀以及測距儀,擁有Bresser、Explore Scientific等自主品牌,以及熱成像和數位日夜視覺成像設備Pulsar等代理品牌,與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等品牌商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精密光電儀器銷售涉及線上線下、直銷經銷,與奧樂齊、歷德、沃爾瑪、開市客等大型商超合作;子公司官網建立線上銷售商城,在京東、天貓、亞馬遜、Bol.com等第三方電商平台設有專營店,並通過境內外子公司與精密光電儀器零售商合作。
公司在2014年投入資源進行汽車智慧感知系統的研發、設計與生產,主要客戶有廣汽集團、VinFast、麥格納(MAGNA)、阿爾派(ALPINE)等汽車製造廠商或供應商。另一業務精密光學部件,產品為高精度光學鏡片,主要客戶有日本騰龍(TAMRON)、奧之心、京瓷(KYOCERA)、松下(Panasonic)等公司,其中TAMRON和HOYA入股子公司晶和光電建立長期合作。
晶華光學以境外業務為主,2020-2022年,境外收入比例分別為77.37%、75.79%、66.53%,整體佔比較高。報告期內,晶華光學的前五大客戶營收佔比分別為27.27%、32.44%、33.72%,客戶依賴度不高。其中,第一大客戶由股東騰龍集團變為廣汽集團,2022年營收佔比為11.16%。汽車智慧感知系統業務同新能源汽車行業同一時間發展,是公司有未來業務的有力競爭點。
股權結構 來源於招股書
股權結構上,赫建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直接持有55.22%股份,間接持有1.70%表決權。因此,赫建合計控制56.92%的股份。此外,侯軍華直接持有公司2.49%的股份,與赫建為兄弟關係,構成一致行動人。
赫建,1963年生,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1984-1986年曾任職國營5628廠助理工程師,1986-1997年,先後任職於中國北方工業廣州公司光電處業務員、副處長、處長。1997-2014年,擔任晶華有限董事長兼總經理,2014年至今任晶華光學董事長兼總經理。
來源於招股書
此外,晶華光學研發投入並不高,2020-2022年的研發投入佔比分別為2.68%、2.56%和3.21%,明顯低於行業平均值。這次公司擬募集資金7.47億元,其中6.47億元用於“清遠晶華擴產專案”;僅有7221.41萬元用於研發。並且2024年7月12日,晶華光學發佈公告下調募資金額,降至3.8億元,刪除了補流項目及研發中心升級建設專案,減少其他項目金額。截至2023年6月30日,晶華光學及其子公司員工人數已超1000人。
來源於招股書
硬氪認為,晶華光學雖然業務新穎多元,具有創新性,但是產品的議價能力不強,即便銷量攀升,帶來的盈利空間依然有限。此次上市失敗,更應重視技術壁壘的建立,確立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有機會二戰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