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工作忙沒時間運動,週末“補上運動”能否有效?
更新于:2025-03-26 12:11:21

運動的好處幾乎人盡皆知。但 “堅持運動” 最最最難的事,莫過於 “堅持”。對於上班族來說,工作日總有一千萬個理由打斷運動計劃:起不來、要加班、公司團建、太累了……

但如果工作日太忙沒時間運動,周末鍛煉能否起到效果?一起來看:

一、只在周末運動,

是真的有用!

去年發表在學術期刊《迴圈》(Circulation)的研究顯示,將世衛組織建議的成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至高強度的運動量,集中在週末完成,可降低264種疾病風險,且收穫的效果與一周內分散運動模式相似。

在 89573 名參與者的配合下,研究人員分析了運動模式與 678 種疾病發病率之間的關係。

根據運動習慣,研究人員將研究物件分為了三大類:不活躍組(每周運動時長 150 分鐘);規律運動組(每周運動時長≥150 分鐘,均勻分佈在每天完成);週末運動組(每周運動時長≥150 分鐘,但集中在 1-2 天內完成)。

研究結果顯示,運動鍛煉不僅僅對於我們當下的身體健康有明顯的積極影響,對於降低未來的疾病風險也有廣泛的益處。

但令人驚訝的是,當規律運動組和周末運動組進行對比時,兩者之間並沒有觀察到顯著性的差異。換句話說,無論是每天堅持運動還是週末惡補式運動,只要時間達標了,獲得健康益處居然是差不多的!

成年人(18-64歲)

二、“突擊運動”與“運動過度”,

如何區分?

生活中,除了運動不足,一些人還可能存在突擊運動、運動過度等錯誤方式。在運動過度的判斷上,一些人還有以下誤區:

1.普通人不會過度訓練

只要訓練量長時間臨近極限,而且恢復跟不上,普通人也可能面臨過度訓練的問題。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恢復條件、對高強度訓練的適應能力都不一樣,不能用專業運動員的訓練量作為訓練過度的參考值。

2.運動多才會過度訓練

過度訓練有兩個前提,一是訓練超量,二是恢復不足。精神壓力大、狀態不佳、缺乏睡眠、三餐不規律、鍛煉后休息時長不夠等,都會對身體的恢復和運動能力產生影響。在恢復不足的狀態下,哪怕運動量和平常一樣或略小,也可能發生過度訓練。

3.過度訓練跡象很明顯

過度訓練是一個漸進過程,相關癥狀也會由輕變重,以至於開始出現一些苗頭時,很多人都意識不到自己訓練過度了。

正確的運動能振奮精神、增強體質,如果運動后睡眠糟糕、持續疲勞、情緒多變、體能下降,說明可能面臨過度訓練。此外,也可根據完全恢復(指訓練后的疲勞和損傷完全消退,恢復正常運動表現和體能水準)時長判斷訓練是否過度。

一般來說,完全恢復用時不到1周為正常訓練強度,1-2周說明訓練稍微超量,2-4周意味著明顯練過頭,4周以上即為嚴重過度訓練。

不要忽視 “碎片化” 運動的重要性!生命在於運動,把運動融於日常生活,才能夠更好地、持久地有益於我們的健康!

內容從哪來?
內容從哪來?
2025-04-06 01:07:47
科技改變生活
科技改變生活
2025-04-06 11: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