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買“大平層”也不買“複式樓”,複式樓有4大硬傷,讓人心酸
更新于:2025-04-04 09:22:52

寧願買大平層也不買複式樓, 複式樓太坑了 ,爬上爬下很費腿,當初不聽勸買複式樓的都後悔了。

我們來看看這些過來人怎麼說。

網友1:

下次真的再不買複式了,以前對有樓梯的房子有莫名的執著和喜歡,總覺得家裡有樓梯太酷了,有樓梯的房子也很好看,但是,慢慢地,就覺得爬樓梯很累,天天在家裡爬,會逐漸暴躁。

你在二樓的時候,你想要的的東西永遠在一樓,你在一樓的時候,你想要的東西肯定在二樓。

後面只能每樣東西都準備兩份,一份放樓上,一份放樓下,就免得跑上跑下。

網友2:

買的頂樓複式,205平還有一個30平的露台花園,選它也是與每個女孩一樣的嚮往,想要住有樓梯的房子,當時不管不顧頂樓會熱、會漏水的缺點,一看中就定了。

入住一年開始漏水,而且很熱,夏天二樓像個蒸籠,後面第二年春天在天臺鋪了5公分厚的隔熱層,才好點了。

爬樓梯也累,經常人下樓了,手機還在樓上,一天上下樓N次,家屬和我不在一層的時候,講話要靠喊。

而且二樓要換傢俱真是費勁,樓梯比較窄,像床墊子這種大件需要從窗戶外拉上去,做衛生的時候樓梯還難清理,掃地機器人上不去,家務量翻倍。

如果再買房,一定選大平層,怎麼都不買複式樓了。

網友3:

買房的時候就盯著複式,沒想到住一個月就樓梯踩空石膏打上了,頭重腳輕人真的要謹慎,如果再來一次,我一定選平層了。

網友們買複式樓的都後悔了,複式樓到底有哪些硬傷?

①裝修費很高

複式樓的裝修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僅工期長,而且很燒錢。

因為複式樓的結構和空間佈局比較複雜,尤其是樓梯,不僅要滿足功能,還需與整個空間和諧美觀。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花費更多心思和預算,有人說裝修復式樓,做個樓梯就去了幾萬,本來整個房子裝修預算是30萬,結果花了60多萬。

因為是雙層結構,有些不要挑空客廳的還要現澆樓面,不但增加了施工難度,還有防水,隔音、封窗等問題,再加上空調,地暖,裝修成本要比平層高出不少,真是燒錢燒腦燒時間。

②居住體驗差

住複式樓,常有種“空間雖大,但住起來不舒服”的感覺,沒有當初想像中那麼完美,頂樓複式還送花園露台,美好想像讓人心動,價格也親民。

但住進去之後就發現夏天像蒸籠,冬天如冰窖,春秋成了唯一的期待,儘管開發商保證做好了防水,但漏水問題仍時不時會有。

網友說360平的複式,客廳50平,夏天開空調一點也不涼,客廳餐廳開兩個空調都不夠涼,還是大平層舒服。

當然不只是頂層複式,有些是一二樓的複式,同樣居住體驗也很難受,蟲子螞蟻蜈蚣橫行,一到黃梅天就到處發黴。

還有些複式樓層高太低,總層高5米多,澆築后,一樓2.7米,二層最低處只有2.2米,會感覺有些壓抑。

③空間利用率低

其實複式房要挑空的客廳才大氣,有空間感,看起來像別墅,但如果挑空,空間就有點浪費了。

如6米的層高,客廳一般有30~50平米,挑空的話要少一個大房間。

還有,樓梯也佔用了不少空間,有些還不想樓梯太窄,設計成1米~1.2米寬的,又是平緩設計,樓梯步數多,空間浪費更多,裝修成本也增加不少,功能卻很單一,樓梯除了上下樓外,沒別的作用。

再者,樓上樓下有些都有衛生間和臥室,但實際上用得不多,平時都閑置著,空間白白浪費掉了。

④升值空間小,不好轉手

其實複式房的受眾人群少,如果真的有錢那肯定就買別墅了,如果是普通人,複式房的性價比又不高,也不願意買。

而且單層的面積太小,住起來憋屈,如果是同樣的面積同地段的,大平層的舒適性要好很多,而且複式房價格上又沒優勢,甚至比其他戶型的房價還要高。

所以,願意買這種房子的人很少,導致幾乎沒有什麼升值空間。

在二手房市場上,複式樓的買家更是寥寥,流通性很差,不好轉手,很多網友掛出去後,半年都無人問津,根本沒人買,挺讓人心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