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總結了一些創業者的經驗,説明大家提前預知創業時可能遇到的難題,希望能對大家有所説明。我們只有做好準備才能充分應對,所以不妨來看看這篇文章,推薦給正在創業或者想要創業的小夥伴們閱讀。
莊俊:這陣子,我找了17位小紅書創業者聊他們創業的經歷,用時5個小時;
現在跟大家針對“創業”這個話題進行深度溝通,他們在創業時是什麼樣的心態,犯了什麼決策性的錯誤,以及他們又是如何在創業中苦盡甘來,現在年銷10億的創業經歷。
因為我曾創業過三次,深知創業背後的不易以及要在這條路要度過多少難關。而且,內容山莊CEO俱樂部中的老闆們一半靠小紅書白手起家;
通過這17位的創業者的經歷,將告訴大家,從自我認知到如何做團隊管理,再到創業期間的成本和週期再到下定決心,做好這件事你要做什麼。
5小時的高度集中溝通後,我總結出來這些經驗,希望能説明正在創業的你,或者想創業的你;如果覺得不錯,轉發給你身邊的創業者們。
我反覆的問這些創業者們,他們創業時有沒有遇到一些坑或者難以跨越的難題,他們當時是什麼原因導致失敗的,又是怎麼在創業中/創業失敗后熬過來的。
得出一個結論,創業失敗最大的錯誤就是:還沒有具備創業的認知層面。
對於你創業的目的,你的理想結果是多少,比如你在創業時理想值是每年銷售額有3-4千萬,其實你的思維已經被這個數值圈定,上限被索死。
但如果我們有年銷5億的認知,把它作為一個目標,並往前衝刺。假設你在618已經完成了3個億的值,那你的目標可以往6億去衝。
思維定性決定上限,小紅書創業者要明確競標,找到競標后要通過某種方式和競標建聯,根據競標制定流程sop。要找到努力可以達到的競標,往那個方向努力衝。
明白他們的打法和行銷策略是什麼,拿他們的方案用到我們身上去執行。
因為他們的策略已經過市場的打磨,摘取適合自己專案的打法並優化,比你揣測摸索更高效省錢,有效幫你節約時間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學習成本,花少錢拿更大的結果。
定好目標后,下一步就是將產品賣出去,這就涉及了產品定價的問題。到底是高客單價,還是低客單價?這是很多商家和品牌方心中的疑惑。
這個問題也是相對重要的,我之前有位朋友做過一個賽道,客單價很高,在賽道很熱的情況下,客單價卻比對手高了10倍左右;
直到競爭對手陸續上市,他開始疑惑,這樣怎麼賣得動?陷入到底要不要降價的困境。
最終他堅持下來了,保持高客單價,今年開始好起來了,因為市場一味的往低價打,導致市場開始疲憊,很多商家追求低價的同時降低產品品質;
消費者拿到越來越來的垃圾產品,然後開始追求品質,所以他選擇堅守品質、堅守價格,現在他已經成為這個賽道唯二高客單價的產品了。
專注某個賽道,創業的時候盤子不要選太大,反而更容易成功。
很多老闆覺得他業務層面已經很高了,有能力了他才出來創業對不對?
而不是說覺得我很有管理水準,我才出來創業,結果真正創業可不單單是業務層面,管理也佔了一個很大的比重。
創業過程中最避免不了的就是恐慌;
恐慌的是專案搭建完成,聚光投了,小紅書帳號矩陣也有在做,但引流和銷轉並不如意,這個時候,慌是正常,因為你有投入卻沒有產出呀!
到底是平臺的問題還是團隊的問題?
線下課的時候,有學員問:”我剛入局小紅書,我的團隊要幾個人才能完成日常的小紅書賬號運營“。
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問題,關於團隊搭建,我認為組建一個優秀的小紅書團隊,需要做到知人善用,因為人才是發展最大的權重,就算專案再好,要是沒有能力匹配的人才,也是很難成功。
相對於培養人才,其實發現人才還是最佳選擇。發現人才,尊重人才,讓他心甘情願跟著你發展,告訴他跟著你做這個事業的前途是光明的;古人常說“禮賢下士”,劉備為請諸葛亮“三顧茅廬”,由此可見,人才對團隊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哪怕自己再厲害,專業再過硬,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自己一個人,始終是很難做大做強的,所以知人善用,發現人才,在現在這個社會,就算三十顧茅廬也不過。
當然,也不是什麼人才都可以的,要發現和自己理念一致的人才,目標一致才可以共同發展。
另外,你自己對平臺的理解是什麼樣的,你是真心想做小紅書,還是跟風?
也許,你是看你身邊的朋友在小紅書做電商賣貨,銷售額也非常可觀,也許你看朋友做小紅書做得非常好,然後你也跟著他做。
結果朋友判斷的這種思維還是停留在以前,導致他的很多判斷其實都是錯的,連帶著你也是錯誤的,所以創業要跟對人。
團隊搭建是創業者無法避免的問題,那創業者又該如何管理好團隊,這是每位小紅書創業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那要怎麼做呢?
團隊管理避免家庭作坊,要明確流程sop,完善團隊運作系統。
那到底要如何管理好團隊呢?
這就需要制定好團隊的制度,獎罰分明,新人看老人,建立起執行力良好的團隊,避免有人影響到團隊的氛圍。
我好友創業時,有一個人是創業開始一直跟著他,公司成立后也沒業績,而且這個人不服,他卻不好意思去開除人家。
結果他不在公司的階段,整個公司的氛圍就被這個人帶得很差,有一次因為晚發了4天的工資,公司大部分人大晚上的給老闆發資訊。
後來據他瞭解,就是那個人在背後攛掇要一起找老闆,直接把公司氛圍弄臭了,難辦的是公司沒有人能把業務撐起來,所以誰也不敢開除。
很多老闆都是遇到這種問題,他們對待管理是個人主觀意識去判斷這個人行不行,不斷的給機會,不好意思去做末位淘汰,但這種方式在管理上是很弊端的。
因為人的問題是很難改變,會是一直停滯不前的。
一旦產生不良的氛圍,團隊進步是很難的,所以說招人時,提前給他制定規則,獎懲分明,要告訴他們,你們達到了會有怎樣的獎勵,達不到會有怎樣的懲罰。
明面標註清楚,也可以貼在牆上,提醒所有人這是紅線,一定要記住,狠不下心的時候,找一個人去唱黑臉;盯著這件事,比如人事主管,他負責監督落地執行,來督促員工。
有位學長,創業過程中意識到團隊管理出現問題,他們公司最開始有11個人,辭掉了7個,但是當月的銷售額並沒有產生影響。
創業對於管理能力要求很高,下層決定了上層地基,團隊管理決定底子。
不要把自己的老闆價值擺的太高,要熟悉公司產品的產品力,深入一線調查,團隊管理的好可以讓創業事半功倍。
什麼是週期性計劃?
首先要明確你的目標根據週期性制定計劃,就是在這個階段我要做哪些事情,我要取得哪些成果,我會遇到哪些問題,預算就是預案,緊跟的預算是多少,還有一個試錯成本。
把你的規劃分週期,週期下面再分成階段、一階段、二階段,三階段…每個階段你都要預案。
為什麼建議每位小紅書創業者都制定周期性計劃?
把每個階段的預算預案,試錯成本、階段性目標都羅列清楚了,還有涉足成本,階段性取得的目標,這些東西都羅列清楚,那麼你在這個週期去跑,嚴格按照上面制定的東西去做,可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包括預案裡面這個階段會出現哪些事情,我們全部都提前做好思考,所以說在某個階段內出現的事情,或者說出現了某些問題,我們都已經做好了準備,就可以立馬拿出解決方案,減少試錯成本。
為什麼很多人經常容易失敗?
是因為對於階段性的失敗或者說是出錯的地方,我們就覺得這個創業計劃亂了;
比如說第一個月沒掙錢無所謂,這很正常,第二個月又沒掙到錢,稍微有點慌了,第三個月還在賠錢,我天,我就覺得要不要把預算就是給減少一些,要不要不做投放了,投放的話沒什麼效果。
這就是先慌了,慌了以後所有的計劃都會被調整,如果一旦計劃被頻繁調整,這事就黃了。
其次是我們所有的方式是嚴格按照計劃去執行操作的,這個計劃不是遙不可及,而是我們努力一定能達到的。
有人說,我的公司兩年內銷售額能做到1-2億,你覺得你也能那麼好,那麼你就把我當做是你的競爭對手,我現在做什麼你就做什麼,這就是努力能夠到的目標。
你一個月賣幾十萬,他一個月賣一兩百萬,你就不要把他當做是你的競爭,因為沒有意義,你輕鬆就能達到了。
也許制定週期很繁雜,但是執行起來很有序。
制定計劃後,大部分人都可以嚴格按照計劃執行,這是對的;
但一味固地自封,不適當做出改變,也是很難成功的。
成就你的東西必將困住你。
過去你或許已經在某個領域拿到結果了,但你認為有了這些東西,聽不進去任何人的意見,這就會限制你後面的發展,也可能導致你所擁有的東西都沒有了。
所以要多跟那些成功團隊學習交流,因為優秀的團隊都接觸了很多的人和事,只要他們願意分享,你就不只是在一個人上學到東西,而且向一群人學習。
或許成為不了全能的人,那就要成為有能力連結的人。懂得和別人溝通也是一種優勢,因為你在和別人溝通后,能讓自己產生思考;所以,要多交朋友 ,要多去分享成功的經驗。
不要給自己設置上限,沒有就是有。
一般來說三流的人做事是什麼,我有什麼我就做什麼,我就能做成什麼東西;然後二流的人是什麼?叫做我朋友有什麼,我圈子有什麼,我就能做成什麼東西;
一流的人是什麼?我想要什麼我就有什麼,因為他沒有給自己設障礙,就像剛剛說的不設上限,沒有定死一個上限,最後取得的結果也是沒有上限的。
想成為一流的人,就要擁有突圍的決心。
在每個時間段,在明確做什麼的同時,不要給自己設置上限,在恰當的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也許會更加靠近目標。
為了靠近目標,有些商家和品牌選擇依靠平臺流量,所以會去搞各種各樣的依靠平臺挖掘流量的方式。這是一種成功的方式,也許會快速成功,但不具有長尾效應,因為平臺的流量總有一天會吃完,那又該何去何從?
但也有人選擇深入挖掘內幕,更加精細化人群,精品類。
我認為依靠平臺的模式、流量很重要,但是需要作出一些改變,不能純依靠平臺的流量,要回歸到產品本身,深入品類和關注人群的第二層消費需求,才會活得更滋潤。
講了那麼多,最後我們一起看看在創業過程中後遇到哪些南牆。
又該怎麼吸取教訓?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個詞:預判。作為公司的老闆,必不可少的就是預判能力。
就好比石頭剪刀布的邏輯,就是別人看你出個拳頭,他就出了個布,你看他出了布,那你就要出個剪刀,但你在準備要出剪刀的時候,提前就已經想好了,這就是預判意識。
相信很多創業者都犯過某個同樣的錯誤:操之過急!
大部分創業者都認為,創業一定要快,要快速搭建團隊,快速確定目標,快速取得成果等,但很多時候一旦太著急,往往適得其反。
因為,慢就是快,做什麼事情都很快,看似在趕超目標,但其實我們遇到很多問題是沒有讓你自己去沉下心來,去反覆的去優化的,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把這些東西先慢下來,把這些東西解決好,我們再向下去推進;我們雖然從看似這個階段去慢了,但是我們逐漸推進的話,我們最後完成目標可能會比他們要快一些。
有位朋友是做醫療器械的,前期做醫療器械做的非常好,後來判斷失誤導致宣告失敗,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沒有適當做出改變,思維始終停留在原地。
這當中也存在操之過急的原因,如果太急切的想要達成目標,結果可能會不盡人意;
所以在找到競標的同時,也需要找到“優質的南牆”,吸取教訓,提高成功的可能。
很多創業者肯定都撞過南牆,那在撞南牆後,又應該怎麼避免再次撞南牆呢?
這就回到前面提到的預判意識,創業不但要有預判意識,還要有自我反覆運算能力,鍛煉市場競爭意識,為什麼那麼多老牌的互聯網企業可以越走越遠,因為他們知道怎麼樣跟上時代,知道怎麼做。
這就說明意識、判斷很重要,創業初期就要找到賽道,深度佈局。
創業初期還需要具備什麼呢?
我們繼續往下看。
每個人的起點都不一樣,有的人帶著大廠的光環出來,技能滿滿;有的人則是從零開始,邊學邊幹。
但不管是哪種,最難的就是要成為“六邊形戰士”,啥都得會,啥都得懂。特別是剛起步那會兒,賣產品、寫文案、做行銷、跑供應鏈……樣樣都得抓,樣樣都得硬。
穩定的供應鏈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然而,供應鏈的建立和維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創業初期,工廠方面往往對公司不瞭解,因此在合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摩擦。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公司需要不斷地去磨合,去爭取工廠方面的支援,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然後市場上還有那麼多同行盯著你,一不小心就被抄襲了。所以,除了供應鏈,你還得建立自己的產品護城河,商標、專利、門檻一個都不能少。
在這個大環境下,保護自身智慧財產權,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可以有效地防止同行企業的抄襲行為。而在產品設計、生產製造等方面,公司也應該設立門檻,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讓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有更高的佔有率和影響力。
因此,建立穩定的供應鏈,保護自身的智慧財產權和建立產品護城河,是公司在市場上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基礎。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公司才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挑戰,保持競爭優勢。
說到創業路上的坑,最難忘的就是合夥人的問題。
很多人合夥創業,初衷都是想共擔風險、共進退。
但現實呢?
往往是各種利益糾葛、能力不匹配導致矛盾重重。最典型的就是股份問題,一開始說得好好的,結果做著做著就有人覺得自己貢獻大、該多分點,矛盾開始產生。
本篇文章從7個方面分析了創業會遇到哪些難關,以及應該如何渡過;從建立認知,明確預期,到搭建管理團隊,不斷吸取優秀的經驗,在過程中不斷做出改變。
也涵蓋了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可能會經歷的問題,説明大家提前避坑,著重講解了搭建小紅書團隊的管理問題,要知人善用。
作者:莊俊
來源:微信公眾號:“莊俊(ID:zhuangjunweixin)”
本文由@莊俊 原創發佈於運營派,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