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電商平臺宣佈全平台啟動AI假圖治理,直言AI造假已經成為劣質商家、商品的幫兇,損害智慧財產權、侵害消費者利益。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不僅“賣家秀”不可輕信,AI造假還出現在“買家秀”中;不僅“買家秀”“賣家秀”圖片可能經AI加持後被美化,直播、視頻展示的“賣家秀”“買家秀”也有水分。
不少電商平臺上,AI造假現象隨處可見。在產品介紹環節,部分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眼球,利用AI技術生成虛假圖片。許是不分造假商家“技藝不精”,稍微仔細檢查一下,就能發現端倪——
不同商家使用同一個“AI模特”進行“賣家秀”,模特的姿勢表情一模一樣,甚至因為修圖不仔細,有的模特出現了缺胳膊少腿的情況;
AI造假“賣家秀”裡的模特(大概率由AI生成)表情、姿態一模一樣。
表情姿態一模一樣的模特,出現了缺胳膊少腿現象。(圖源:電商平臺披露的AI造假圖)
在AI生成的“賣家秀”背景中,出現了很多有違生活常識的細節,包括無法識別的字體、與模特穿著相矛盾的季節特徵等等。
AI生成的“賣家秀”中會有很多違反常識的細節。(圖源:電商平臺披露的AI造假圖)
隨著AI技術的升級換代,短視頻、直播間講解的造假現象也不罕見。部分採用錄播的“視頻講解”使用經過技術調整后的視頻蒙騙消費者;直播賣家則利用拍攝軟體的即時美化功能,在直播間里叫賣經過軟體修飾后的商品。
AI造假視頻中,也能找到相似的瑕疵。例如,某賣家在展示一款聲稱消費者穿上后能立馬變成“小腰精”的收腹褲時,視頻畫面出現了多次卡頓。經辨認,原來是因剪輯出現的畫面不連貫,“小腰精”是經技術處理後的畫面。
更值得警惕的是,本來能為消費者提供參考的“買家秀”也出現了AI造假的痕跡。在部分商品的評論區,有不少內容類似的“買家秀”;或者不同商家銷售同樣的商品,結果在各自的評價區也出現了畫面相同的“買家秀”。
比如,在一家服飾店鋪的評價區,有很多“買家”展示了身著某款服飾的照片。雖然發帖者都隱去了面部等辨別度較高的細節,但經過比對,拍攝姿勢、商品展示方式乃至拍攝背景非常類似,不排除是AI批量生成“買家秀”后,賣家進行刷單評論的結果。
有些“買家秀”看似由不同用戶發佈,但細節驚人相似,有的甚至直接截取“賣家秀”而成。(圖源:電商平台評價區)
再如,在一款粉底液的評價區,有多張照片顯示“消費者”使用產品后肌膚狀態完美,妝容持久服帖。但同時搜索其它粉底液的評論區,會發現有大量相同的“買家秀”照片。
面對這些充滿造假痕跡的“賣家秀”或“買家秀”,真正的消費者很可能遭遇“貨不對板”。
以上種種,無疑為喜歡上網、上直播間“買買買”的消費者敲響了警鐘:“賣家秀”不可輕信,“買家秀”也不能全信。
【闢謠快評】電商生態遭遇AI造假挑戰,怎麼辦?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經營者應當真實、全面地向消費者展示商品的資訊,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毫無疑問,AI造假的出現,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消費者基於虛假圖片或虛構視頻做出購買決策后,往往會收到與預期相差甚遠的商品,不僅浪費金錢,還影響購物體驗。
更重要的是,AI造假同時出現在“賣家秀”和“買家秀”中,說明電商生態正在遭遇新挑戰——AI假圖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那些誠信經營、使用真實圖片展示商品的商家,以及發佈真實消費評價的消費者,都可能因為AI假圖商家的不正當競爭而處於劣勢。
以服裝電商領域為例,一些原創設計品牌用心拍攝真實的服裝展示圖,如實展現服裝的材質、版型和細節。可由於“賣家秀”不夠完美,銷量可能比不過那些使用AI假圖誇大宣傳的商家。
在電商生態的消費者評價環節,那些如實評價商品質量的消費者聲音,很可能被AI批量生成的正面“買家秀”所淹沒,讓其他消費者無所適從。
“賣家秀”和“買家秀”同時有假的現象,最終可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破壞整個電商生態環境。
面對千萬級的電商商家和海量的“賣家秀”“買家秀”,顯然無法靠人工識別AI造假。用“魔法”打敗“魔法”成為必選之路。
一方面,應當用技術幫助消費者識別那些涉假“賣家秀”。
比如,可以根據“商品材質或款式不符”“效果失真或誇大效果”“不存在場景導致商品失真”“摳圖貼圖感明顯失真”等AI假圖典型場景,設定識別演算法,為平台上線識別大模型,通過“源頭攔截”“存量清理”和“標識提醒”等舉措,提高針對AI造假的效率。
再如,可以引入區塊鏈技術,對商品圖片進行版權存證。當商家上傳原始拍攝素材後,平臺植入AI數位浮水印,可在不破壞視覺效果的前提下嵌入不可見標識,避免被其他商家盜用、篡改。
另一方面,不能放過“買家秀”造假行為,而是要嚴厲打擊刷單、刷好評、AI買家秀、貨不對板等現象。對於電商平臺而言,治理AI假圖、假視頻只是打假工作的一部分,更需要的是全方位打假——不僅關注產品介紹和用戶評價的真實性,也要對平臺上、直播間里的商品品質、商家營銷等進行嚴格把控,叫停虛假促銷、刷單等行為。同時,要賦予真實“買家秀”更大的權重,從而説明其他消費者更加全面地瞭解商品,做出正確的決策。
來源:上海網路闢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