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視頻變革期,如何釋放“破局力”與“生長力”?
更新于:2025-03-31 10:20:04

鏡象娛樂

文丨栗子酒

一直以來,內容的周期性波動,都是長視頻發展中繞不過的話題。尤其是當外部環境變得複雜,內部創作方向與使用者需求存在錯位之時,行業的前行之路便充斥著更多變數。

於市場而言,熱門題材、大體量 IP,不是總能成功。人們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碎片化,而填滿這些“碎片”的內容則走向多元。基於市場端的變化,創作者要面對的不只是橫向的同行競爭,更要立足於網路視聽的內容整體,從中搶奪越來越稀缺的使用者注意力。

行至這一發展階段,長視頻確實面臨著不小的挑戰,視頻平臺、內容創作者,網路視聽行業的所有參與者該如何在諸多變數中,找到破局點和新的生長空間,成為行業不得不回答的問題。

剛剛結束的第十二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在線視頻首席執行官孫忠懷的發言再度將視角聚焦於此,由騰訊視頻主辦的“內容創作破局力與生長力論壇”也將當下長視頻發展的難點逐一攤開,並嘗試通過產業鏈多環節參與主體的深度對話,尋求長視頻破局的解題思路。

“信心比黃金更寶貴”之時

沉澱內容尤為重要

事實上,長視頻行業在週期性波動下應對種種挑戰,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創作者,市場瞬息萬變的不確定,在無形中拉高了內容把控的不確定。因為,當下使用者消費習慣的變化、內容類型的多元化、內容載體的多元化,都在衝擊著內容產業原有的發展格局。

在這樣極度複雜的發展局面下,正如孫忠懷所言:“如今網路視聽行業正在經歷結構性轉型,朝著多元共生的方向發展,這時候的信心比黃金更寶貴”。

而在內容產業,最能提振行業信心的莫過於有說服力的內容,這一點其實已經被驗證多次。孫忠懷能夠在當前階段深入洞見行業的不穩定因素,也在於騰訊視頻在這一打法上踐行已久。

2021 年,在影視創作的理性回歸尚不完全之時,騰訊視頻就已經更早一步地理清思路,提出要成為藝術與科技驅動的視頻娛樂引領者,明確將“藝術”作為統領內容的核心策略。在這一導向下,從其近幾年產出的內容來看,平臺的爆款率甚至有走高的趨勢。

比如在劇集方面,從《慶餘年》《長相思》,到《繁花》《玫瑰的故事》等,騰訊視頻現象級作品的密度越來越大。同時,深耕垂類的內容也在不斷突破上限,喜劇賽道的《鵲刀門傳奇》系列,懸疑板塊的《漫長的季節》《棋士》等都是典型案例。而在前不久,平台上線的古裝劇《雁回時》也在多個熱度榜單上拔得頭籌。

同樣的走勢在綜藝、動漫等多個板塊亦有體現。其中,在綜藝方面,除了陪伴使用者多年的綜 N 代系列作品之外,平臺還基於用戶歡樂解壓需求猛增的趨勢,打造了包括《喜人奇妙夜》《脫口秀和 Ta 的朋友們》等多檔喜綜在內的喜劇節目帶“笑吧”,並結合旅行探索和遊戲互動,創作出貢獻不少熱搜的《現在就出發》。後者在與市場的持續碰撞中,第二季的豆瓣評分已經達到 8.8 的高分。

而在動漫板塊,騰訊視頻長達十多年專注國漫的探索,也開始迎來枝繁葉茂的時刻。僅在 2024 年,騰訊視頻的自製動漫無論在美學風格上,還是題材類型上都有突破。比如《劍來》水墨畫風的中式美學,詮釋都市異能題材《斬神之凡塵神域》等都收穫了不俗的口碑。隨著技術進步和 AIGC 的應用,國漫工業化水準還將進一步提升,國漫崛起也早已不是一句空談。

正是這些被觀眾喜愛的、反覆討論的內容,維持著長視頻與消費市場的緊密連接,這種緊密連接將轉化為行業信心,驅動更多優質內容產出。孫忠懷將此次發言的重心聚焦於此,便在於平臺更早地洞察到,支撐長視頻穿越周期的關鍵,還是持續產出紮實的內容。正如他演講中強調的,“對於平台來講,更重要的是提高整體專案的成功率,而不是過度押注超級爆款。”

破局與生長

是一個長期命題

當然,表面上,在多維度拿出優質的作品,是長視頻平臺應對內容產業環境複雜化下的一個解題之法。而在內里,這一思路指向的其實是對使用者需求的深層關注與回應,是創作者和平臺在與使用者的持續對話中,愈發堅定地意識到,作為文化深度與情感共鳴的重要載體,長視頻在完整敘事、思想引領和藝術表達上突顯出不可替代性。

正因為這種“不可替代性”,長視頻行業的每一個參與者都有理由相信,行業當下面臨的只是週期性影響下的短期波動,且在未來的長期發展中,這樣的週期性波動大概率還會不斷出現。因此,破局與生長,其實是一個長期命題,其核心的解題思路,便是如何不斷地強化長視頻本身的“不可替代性”。

“內容創作破局力與生長力論壇”上,也將話題瞄向了劇本創作、長視頻價值重構等行業最迫切的命題。整場對話聽下來,最直觀的感受是,更多從業者認為,打動觀眾的內容其實沒有題材、載體、方式之分,關鍵還在於是否能與用戶產生共鳴。一如騰訊在線視頻副總裁韓志傑所言:“重點不在於長短,而在於用心的程度,在於是不是能夠反映現實、反映當下、反映人心。”

騰訊在線視頻副總編輯、《十三邀》總監製李倫的發言更發人深省:把“精神生活”叫做“娛樂生活”“休閒生活”,這已經把“精神生活”的標準降低了。作為創作者,不能只生產“苦役謀生安慰劑”,人生不是用來消磨的。“我們應該還有許多事情可以做,也應該做。”從這個維度來說,長視頻面臨的競爭環境雖然有所變化,但內容創作的底層邏輯則在不斷延續。

去年,劉亦菲主演的《玫瑰的故事》不僅掀起市場的玩梗熱潮,劇中很多直抵人心的臺詞也廣泛傳播,原因就在於劇中體現的自我意識、女性意識,與大量觀眾產生集體共鳴。今年熱播的《六姊妹》亦然,劇中真誠的、真實的情感表達,透過年代戲下的女性群像,穿過時間,與現下的觀眾產生共鳴。

顯然,於內容產業的長期發展而言,無論何種內容,只有抓住人心才能走得更遠。尤其是落實到長視頻的創作過程中,市場共鳴之於內容產業的長期價值,也應該被擺在更靠前的位置。

向外洞察、向內自省

共生而得新生

著眼當下,對於長視頻的發展而言,洞察時代情緒、感知觀眾的情感觸點無疑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無論是創作者還是內容平臺,能夠持續產出與市場共鳴的優質內容,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一方面,環境的變化對行業發展的影響始終存在,在長視頻前行的過程中,也需要伴隨著環境變化而不斷謀變。騰訊視頻能夠持續走在行業前列,也是平臺積極謀變的結果。在孫忠懷的演講中,他明確將提出藝術與科技驅動戰略的 2021 年,視為平臺發展的一個分水嶺。

要知道,當時的內容創作市場還未褪去浮躁,在對流量盲目追捧的階段,騰訊視頻反其道而行之,嘗試不再過度追逐 IP 與流量明星,也不過度依賴市場所謂的成功經驗,而是進一步看向創作鏈上游,強調劇本的重要性,讓創作者能夠真正專注於內容本身。如今再看,這一思路其實奠定了騰訊視頻發力好內容的基礎。

但同時在另一方面,謀變並不意味著摒棄過往,而是在變化中有所變、有所守。尤其是在當下這個資訊碎片化的時代,人們對即時滿足的需求越來越高,對“快”的追逐也到了空前的程度,這些變化投射到創作端,甚至讓不少創作者陷於“節奏焦慮”、“創作周期焦慮”、“題材焦慮”等狀態之中,以至於不少人忽視了,龐大的消費市場所容納的需求本就是多樣化的,市場既有快節奏強刺激的需求,也有沉浸體驗、慢慢品味的需求。

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守”就顯得更加重要。就像騰訊在線視頻副總裁王娟所說的那樣:“快慢不是絕對標準”,騰訊視頻評估專案的核心在於“故事的新鮮度與文本有效性”。編劇秦雯更是直言:一味的快,是沒節奏,知道在哪裡快和哪裡慢才是重要的。

同樣,編劇趙冬苓在探討“情緒價值”這一熱門話題時,也給出了更理性的思考方向,在她看來:編劇提供的是人生體驗,而不是情緒價值。編劇應該是把觀眾視為朋友,把人生寫出來,把心捧出來,希望能夠以此獲得共鳴。

從“回歸內容”到“回歸理性”,體現的其實就是行業變中有守的發展脈絡,比起一味迎合市場,守正創新或許更加重要。

尤其是在當下,市場需求的多元化,給了更多內容更大的發展空間,多業態共生之下,行業既要向外洞察、擁抱變化,也要向內自省,從自身及行業內部尋求突破,守正創新。比如面對“快”時代到來引起的一系列變化,孫忠懷還提出,也要從行業自身著手,呼籲政策、市場和社會多方協同發力,為長視頻破局提供更多支點。

時間會給出答案。置身於重塑行業信心的關鍵時刻,從業者更需立足當下向前看,長視頻所面臨的挑戰,大概率也會成為行業再進階的踏板。眼下的周期性波動只是一時,堅持守正創新、內容為王,將持續釋放長視頻的“破局力”與“生長力”,堅持以藝術為核心這一發展戰略的騰訊視頻,也將透過更多優質內容,帶動行業穿越週期,邁上新的台階。

薛凱琪,錯哪了
薛凱琪,錯哪了
2025-03-26 0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