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有很多所謂的底層邏輯,只要掌握一個,很多東西都是表面方法論的問題。運營也是一樣。掌握本文分享的運營策略,結合自己的業務和產品,就能做好運營了。
對於大廠運營人員來說,平臺力量和個人增量一直是被反覆拷問的點。
不同的運營水準不一樣,帶來的價值是實實在在不太一樣的,這個可以通過前期的策劃邏輯、以及結果與事後復盤中體現。
怎麼達成”增量“的業務目標?
可以用4步走來概括:
4步走萬能模版:
需要理解你手裡在做的事情,做的目標是什麼?要做成一件什麼事情?
它最主要的目標與次要目標是什麼?它的過程指標是什麼?
舉例:
——小明是一名秒殺業務板塊的運營,我們團隊是公司的一個重要營業單位,C端是一個高產糧場景。
——老闆給了我一句話:讓我“承接今年雙11的開門紅,當PM,開門紅需要對比去年有所增長,讓國內電商業務板塊的領導滿意。”,然後他就下班班了。
——獨留小明在公司思考:
思考——“如何理解讓公司領導滿意?”
看眼下:今年量的增長——例如:1.秒殺業務貢獻大幅上漲 2.帶動大盤增長,且漲幅比去年還大 。
看未來:明年可延續——例如:1.合作:服務好了重點合作夥伴,明年生意延續。2.機會點,有新的機會點發現,給明年帶來參考借鑒 3.使用者:借這個活動,把用戶價值進一步做厚
“看1年,看3年,看10年”
量化——到可落地、可執行、部門統一認可顆粒度。
STEP1:回測數據:
STEP2:得出今年目標:
漲幅約n%左右是合理數值,做到GMVn億,是主要北極星目標。假設是50億GMV目標
對齊目標——確保船到達的目的地方向不偏。
a.找到多個拆解公式,別把寶押在1件事情上,達成目標的方法絕對不止1條
如果只盯著50億,那它永遠只會是50億。
但是當你細想想50億的構成、上下游等等,視角就會轉變。
—例如想今年賺夠100萬,實際上是找到能夠“持續凈利潤為日均至少2739元的工作或者生意品類”,目標就更明確了!
回到50億:
從以上的公式,已經可以延伸至少7條業務策略
等等等等
b.進一步細化目標,到唾手可得的顆粒度
將目標從模糊的50億,變成可細化、可落地、可實現的。目標只有能夠被完成才能叫目標,否則只能叫“餅”。
將上述7條策略,細化成逐個能實現的子目標:
基於上述你的策略目標,可以將其拆分為多條需要落地的策略線,盤人盤貨盤資源,並行推進。
運營策略環環相扣,互為輔助,最後形成合力,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人人都是項目經理,都擁有專案管理進度表↓↓↓,用它來發揮不遺漏、不誤期的作用!億級大促也能輕鬆“0” bug!
上述策略很多,但在電商領域,基本可以歸類為 “人 貨 場” 3把斧
分為“捲入使用者”——“匹配使用者”——“轉化使用者”——“留下使用者”四個關鍵環節。
捲入使用者是前提條件,而精細化運營是提升用戶運營效率的精髓。
如何更高效捲入高質量使用者,
Step1:進行流量運營前,先對流量規模進行測算:
通常,在一場活動開始前,或者一個業務目標落地前,會根據當前的資源包規模、效率表現,以及GMV目標等倒拆一版流量目標。
step2:進行了流量規模的測算,接下來是流量效率的提升。
流量效率提升,離不開精細化運營。
以”1張banner素材如何做到在24小時投放里點擊率攀升”為例。
普通banner點擊率1%,精細化運營后的banner點擊率能夠達到10%。
寸土寸金的電商,10倍的點擊率甚至能帶來10倍銷量的差值!所以運營一張素材,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分2個關鍵動作:
1)運營干預
以banner作為投放鉤子:將使用者的人群狀態/興趣偏好/玩法參與狀態/素材偏好等與banner文案緊密結合
以商品作為投放鉤子:將使用者的流覽/收藏/購買/分享/關聯購等預判結果,生成“商品圖” 與文案緊密結合。
2)與技術&大數據產品等結合
更多做流量的方式:
②互動預熱流量捲入
③預售預熱,鎖銷售,造勢預熱
④端外採買流量
“我有10000個大促商品,怎麼組織給使用者才能銷量最大化”
新品
策略性品類等-如國貨 國潮等等
通過與場景的結合,提供多種維度的貨品包裝,為使用者的提供更多導購種草合理性。
做到在“好逛“的同時,產生更多連帶購買。
主推場景……
給不同會場設置定位,推廣給對應人群,在不同陣地進行投放…
比如樣式效率的經驗:
總結part3:3+1個思維:
A:運營使用者,將精細化運營思維發揮到極致,越精準越高效率
B:結構化思維,幫助我們從海量供給中梳理邏輯,打造有不同“定位作用”的N把利劍。
C:通盤全面思維,幫助我們做大銷售盤
D:注意細節!再大的專案,再多的分支,在運營這件事情上,也要注意細節,手裡的碎活也能發揮大作用。不同的運營水準,往往體現在對細節的極致追求上。一點點效率的提升,彙聚成質的爆發。
本文由 @vivi醬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