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健康、聰明、優秀,希望孩子擁有健康的體質,聰明的頭腦,但是聰明與否一直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參考物,父母也只能等到孩子上學,憑靠孩子學習好壞來判斷孩子是否聰明。
但這種方法其實並不靠譜,學習成績只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代表不了一個孩子的全部能力,所以就需要換一個角度來重新認識。
其實,一個小孩子智商高低,在他3歲左右就能大概看出一些,各位寶媽可以往下繼續看。
表妹琳琳自從當媽以後,對孩子成長那叫一個用心,不管是從飲食方面,還是從孩子的教育方面,琳琳都以一個很高的標準來對比自家孩子,希望孩子從小就能贏在起跑線。
但是有段時間,琳琳發現兒子總是有些心不在焉,好幾次自己喊兒子但是兒子都不理會自己,哪怕回頭看一眼也很快就又扭過頭。剛開始琳琳還以為是兒子鬧情緒,可後來琳琳卻發現並不是。
對此琳琳就很擔心,覺得是不是兒子哪裡生病了?於是就帶兒子去檢查,一番折騰下來所有指標都是正常的,醫生也表示孩子發育的很好。
但是琳琳仍舊不死心,給醫生詳細講了下自己發現的問題,醫生沉默片刻,隨後笑了笑給出了一番解釋“孩子身體非常健康,而且從你描述的情況來看,孩子還非常的聰明,智商只怕不低呦!”
醫生的話讓琳琳一頭霧水,明明是孩子不搭理自己,怎麼突然變成孩子聰明智商高的表現了?隨後醫生進一步解釋:“一般聰明孩子在3歲左右,會出現一些不太一樣的表現,當家長的就很容易誤會是孩子的壞毛病,其實結果剛好相反。”
並且醫生指出,這套說法並不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國外哈佛大學就曾做過相關研究,並且給出了結論,指出高智商的孩子通常身上會出現三個“壞毛病”,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中。
第一,孩子專注於某件事,怎麼喊都不理會
有家長可能碰到過這種情況,就是自家孩子專心玩一件事的時候,就變得心無旁騖,誰喊都不聽,連一點反應都沒有。
有段時間表妹琳琳家孩子就是,沉迷於玩挖掘機,琳琳換著稱呼喊了好幾聲,但是孩子頭都不扭,後邊表妹喊的很大聲,孩子才回過頭看了一眼,但是很快 有 轉頭回去繼續玩。
其實這種看似不搭理人的行為,是屬於孩子專注力強的表現,大部分孩子都會有這份專注,但有的孩子專注力更強,有的則稍微弱一些,家長培養孩子保持好這份專注,將來孩子做什麼事都更有毅力,成功的幾率也更高。
第二,孩子開始質疑大人的話
對於很多家長來講,面對孩子大人很在意自己的威嚴,不容許孩子和自己犟嘴,尤其是質疑自己,但其實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去看待。
有時候孩子會質疑父母的說法,並不是孩子“犟嘴”,反而是孩子有自己主動思考的表現,這說明孩子大腦發育的很好,是聰明的體現。
當然了,如果孩子是天然性格導致的“犟嘴”,那這種情況父母一定要及時糾正,免得孩子養成壞習慣,將來越來越“犟種”。
第三,孩子破壞能力強,喜歡“拆東西”
很多家長都很頭疼孩子拆東西的本領,上午剛買回來的玩具,下午就拆的七零八碎的,甚至是家裡面一些遙控器、檯燈、紙盒,都會被孩子拆成一團。
家長可能就覺得這是孩子在“搗亂”“不安生”,但其實這屬於孩子求知欲強,探索慾望強的表現,孩子喜歡去探究自己不理解的東西,尋求事物的本質,是孩子聰明的表現。
總之,孩子的成長是呈現多樣化的,父母不要用大人的思維去固化孩子的成長,更不要把孩子當成問題孩子,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善於觀察孩子的成長,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孩子成長中有益的一面,説明孩子變得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