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提醒:傷身的鍛煉方式不要再做了,不然倒楣的是自己
更新于:2025-03-26 10:32:13

人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實際上正確的鍛煉和運動可以讓人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健康,也能提高身體的素質,遠離疾病的束縛。但是生活中也常有一部分的人群在運動鍛煉時採取錯誤的方式,則會對身體會造成一定傷害,同時也會誘發一些疾病。

傷身的鍛煉方式有哪些

1、空腹鍛煉。空腹鍛煉對老年人群較為危險,由於一晚上的睡眠人們的肚子空空的,如果在進行鍛煉前不進食一些食物,容易導致熱量的缺乏,再加上體力的自然消耗,則會導致大腦的供血不足,讓人感到不適的癥狀發生。較為常見的癥狀是出現頭暈、心慌、腿無力等。如果是一些心臟有問題的人群則會突然摔倒,嚴重時甚至發生猝死的可能。

2、長時間暴走。生活中部分人群覺得跑步相對辛苦也較為疲勞,所以會選擇通過長時間暴走的方式來鍛煉身體。在暴走的過程中,人們的腿部的關節、骨骼和肌肉會高速的運轉,人們長時間地暴走容易造成關節的過度磨損,繼而導致關節炎的癥狀發生,使得骨骼功能發生退化,對身體造成一定影響。

3、鍛煉過於頻繁。人們鍛煉和運動需要適度進行,不是高強度、高負荷的鍛煉和運動才能讓身體變得強壯,相反會導致身體部分組織出現損傷。人們過度的鍛煉和運動不僅會導致肌肉、韌帶和骨骼容易損傷,還會造成血液中皮質醇含量和血糖水平不斷地增加。長期鍛煉過於頻繁,會導致機體出現不良反應。

中醫教你如何正確鍛煉身體

中醫認為:人們在鍛煉和運動前需要做好熱身,運動后需要拉伸。人們鍛煉常會忽視熱身和拉伸,進而容易出現運動時抽筋和受傷的情況。而熱身和拉伸可以幫助人們增強運動的效果,減少運動造成的損傷。此外,人們在鍛煉后可以適當地補充一些功能性飲料或者淡鹽水。因為在鍛煉時出汗會帶走體內的水分和鹽分,所以在補充水分時可以加適量的鹽,避免機體出現內環境紊亂的情況發生。

總而言之,人們在鍛煉的時候需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過度鍛煉導致身體過於疲勞,進而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中醫認為,人們每天鍛煉的時間在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可以進行打太極、做八段錦、做太極柔力球等鍛煉方式,從而促進機體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