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同堂”的居住模式雖然可以增進家庭和睦,但並非每位老人都偏好與子女同住。由於生活方式和節奏的差異可能影響生活品質,這一點值得注意。
因此,當父母選擇單獨居住時,作為子女的我們,在裝修過程中考慮到“適老化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旨在為父母提供一個舒適的養老環境。
本期將探討家庭中的“適老化設計”,如果你家中有老人,不妨參考以下建議。
首先,確保寬敞的動線:
從進入家門開始,無論是門洞寬度、走道還是床尾、餐桌周圍,寬度至少應達到860mm以上,動線轉彎處的直徑最好超過1300mm,以便輪椅通行無阻。
此外,安裝適當的燈光和扶手使生活更加便利,同時盡可能保持空間開闊。
1)燈光:在所有動線轉角處安裝地燈,並配備智能設備,實現自動開關燈功能。
2)扶手:牆面扶手的高度應根據老人身高調整,一般設置在80cm左右高度。
3)留白:客廳和臥室應保留一定空間,例如不鋪設地毯和茶幾的客廳;將衣櫃置於臥室外,為活動提供更多自由度。
其次,保持地面平整無高低差:
除廚房、衛生間和陽臺需鋪設地磚外,其他區域建議使用木地板,前者便於清潔,後者則更溫暖且防滑。
特別要注意的是,盡量統一地面高度,以避免造成跌倒風險。對於喜歡在廚衛安裝門檻石的家庭,需特別注意此問題。
再次,注重傢俱細節:
儘管每件傢俱都有其標準尺寸,但對老人來說,任何小細節都可能影響到居住的舒適性,因此不能僅以標準來衡量。
1)換鞋凳:玄關處務必設置換鞋凳,尤其考慮到年長者彎腰系鞋帶不便。換鞋凳的高度建議超過50cm,避免起身困難。
此外,還可以選擇帶有凹槽扶手的換鞋凳,便於收納拐杖。
2)懶人踢:鞋櫃底部應留空用於放置拖鞋,高度超過30cm,方便老人快速找到鞋子,避免彎腰尋找。
3)檯面:無論是鞋櫃還是餐邊櫃,檯面都應增設弧形圍邊,便於老人在彎腰時有所扶持。
4)餐桌:餐廳宜選用圓桌,不僅符合中式用餐習慣,還能避免尖角造成傷害。
5)沙發:沙發坐高應大於45cm,且沙發墊材質宜稍硬,便於老人起身及保護腰部。
6)床:床邊必須設有扶手,甚至可以選擇護理床。起夜燈、呼叫器等配置也不可少。
7)櫥櫃:櫥櫃高度應統一至92cm,適合所有年齡段使用,最大程度減少彎腰頻率。
第四,洗衣機宜置於陽臺:
考慮到老人習慣晾曬衣物,洗衣機應放置在陽臺上,以縮短生活動線,提升生活的舒適度。
建議選擇波輪式洗衣機,相較於滾筒洗衣機,可以避免下蹲彎腰的動作,使老人使用更為舒適。
如果選擇滾筒洗衣機,可以考慮加高處理,以提高使用的舒適性。加高時應注意穩固,防止洗衣機晃動。
第五,重視衛生間設計:
衛生間是家中事故高發區之一,因此在裝修設計時要格外細緻,盡可能排除潛在的安全風險。
1)地面:選擇防滑地磚,並確保地面平整,去除移門軌道和擋水條等障礙物。
2)淋浴房:推薦使用浴簾而非玻璃隔斷,確保足夠的淋浴空間供老人轉身。
3)安全設施:淋浴間內應配備摺疊凳、馬桶旁扶手和呼叫器等安全裝備。
4)浴室櫃:優選凹入式懸空台盆,便於收納洗漱凳並使輪椅能靠近使用。
第六,確保充足的照明:
全屋應保證充足的照明,避免出現暗角。除了過道地燈和起夜燈外,衣櫃內的感應燈、廚房下櫃照明等也應考慮在內。
同時,由於老人視網膜對眩光更為敏感,選擇漫反射光源可以起到護眼作用,營造柔和的光線氛圍。
第七,智慧設備的運用:
雖然智慧家居常被視為年輕人的專屬,但在老人獨居的情況下,即使他們不太會使用,我們也應安裝必要的智能設備。
比如門窗關閉感測器、水浸感測器、煙霧通報器和天然氣監測器等安全感應設備,有助於子女及時處理安全隱患。
此外,根據具體情況,可以考慮安裝智慧馬桶和電動窗簾等,進一步提升老人的使用體驗。
總結:
以上就是本期的所有內容。
“適老化設計”實際上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投資。在借鑒這些設計時,我們應該根據家庭的實際需要來選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生活更加幸福和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