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50歲後有這6個習慣的人患心腦血管疾病或降低45%
更新于:2025-03-26 08:43:02

隨著年紀漸長,身體開始“開小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特別是50歲之後,很多人一不小心就邁入了“亞健康”的狀態。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中風等等,彷彿成了這個年紀的標配。

想要打破這個“命運魔咒”?醫學研究告訴你,實際上,養成一些簡單的小習慣,或許能讓你將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整整45%!

告訴你到底是哪些好習慣能讓你從心腦血管疾病的“黑名單”中悄悄溜掉。

50歲以後,動一動真的不算多。記住,一天半個小時的運動,能讓你的心臟更強大。你可能會說:“我哪有時間去健身?”其實運動不一定要去跑馬拉松,也不一定要去擼鐵。

簡單的快走、爬樓梯、打太極,都是超好的選擇。研究表明,每天適量運動能增加心臟的健康指數,大幅降低高血壓、動脈硬化的風險。

美國心臟協會曾做過研究,發現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的人,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降低了20%到30%。

別小看這30分鐘,哪怕只是走路要知道,快走的好處可真不少,不僅能促進血液迴圈,改善心血管健康,還能有效降低血脂。

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體會,走上兩三層樓就上氣不接下氣,心臟像是跟你過不去一樣?這其實是在提醒你,心臟也需要“訓練”一下,避免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所以,每天都抽出時間去走一走,甚至多帶個寵物溜達溜達,心臟一定會對你豎個大拇指。

老話說得好:“病從口入”,這話真不是空穴來風。特別是50歲以後,控制飲食絕對是保持心腦血管健康的重要一環。

如果你還在無節制地吃油膩的東西,那可真是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油炸食物、紅肉、重口味的零食……這些可都是心血管的“炸彈”。

研究顯示,經常吃這些食物的人,比吃清淡食物的人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要高出50%。

特別是高糖高脂的食物,常吃會增加體內的壞膽固醇(LDL),導致血管硬化,血流不暢,心臟的負擔大大加重。

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表明,每減少一次紅肉的攝入,心臟病的發生率就能降低15%。

所以,50歲以後要學會低鹽、低脂的飲食,盡量多吃點蔬菜水果、魚類、全穀物。讓自己的飲食“素淨”一點,心臟才會感謝你。

不少人到了50歲後,睡眠質量開始下降,常常是“翻來覆去睡不著”,或者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整個人像是被車壓了一樣,渾身疼痛。

這種失眠問題如果得不到重視,長期下去可就不只是精神層面的問題,連心臟都會受到影響。數據顯示,睡眠品質差的人,比睡得好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

為什麼呢?原來,失眠不僅會讓人白天昏昏欲睡,還會影響交感神經的活動,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睡眠時,血管得到休息,血壓會下降,心臟也會得到放鬆。

如果失眠成了常態,心臟自然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時間”,長期這樣,健康風險暴增。

那麼,如何解決失眠問題呢?50歲以後,要盡量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別熬夜,盡量保持固定的睡覺時間,睡前半小時不碰手機,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

如果一時睡不著,不妨聽聽輕音樂,冥想一下,給自己的心靈一個“減壓”時刻。這樣才能為心臟、血管的健康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很多人到了50歲,體重慢慢就開始飆升,尤其是肚腩像吹氣球一樣一天天變大。這些贅肉不僅影響外形,心腦血管也很“抗議”。

根據醫學研究,超重或者肥胖的人,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人群的兩倍。

為什麼會這樣呢?脂肪尤其是腹部的脂肪,除了佔用你美麗的腰圍,它還會分泌一些對健康不利的物質,比如“壞膽固醇”。

這些多餘的脂肪最終會讓你的心臟和血管倍感壓力,甚至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增加中風的風險。

所以,保持適當體重對50歲以後的人來說至關重要。

想減肥,不需要一味節食,也不必加入什麼奇怪的減肥法,只要控制好飲食,增加運動量,逐漸降低脂肪率,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重,心臟自然會感謝你。

工作、家庭的壓力無時無刻不在逼迫著你。每天面對各種瑣事,有時候忙到連自己都忘記了。可是,壓力過大會影響身體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心臟。

醫學研究發現,長期的心理壓力會啟動交感神經,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速,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所以,50歲以後,學會放鬆心情,學會給自己一些“喘息空間”是非常必要的。多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和朋友聚一聚,放鬆一下,減輕心理負擔。

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密不可分,心理壓力過大會直接影響到心腦血管的健康,保持好心情,別讓壓力把你壓垮。

誰都不想當“隱形病人”,可是許多心腦血管疾病在初期並沒有明顯癥狀,直到嚴重到一定程度才被發現。

所以,50歲以後,定期體檢,特別是血壓、血脂、血糖的檢測是非常有必要的。早期發現潛在問題,及時採取措施,遠比等到病情嚴重後才去治療要有效得多。

很多人認為自己身體好,就沒有必要做體檢。但殊不知,定期體檢就像給身體上了個“安全鎖”,及時發現健康隱患,避免悲劇發生。

這問題其實蠻複雜的,牽涉到很多心理、文化和社會因素。許多人到了50歲,覺得自己已經過了“年輕人的年齡”,好像再去管什麼健康也沒什麼意義。

或者習慣了忙碌,根本沒有時間關心身體狀況。再有,部分人對健康有些“麻木”,即便偶爾感覺到不適,也往往忽略。

如果能從一開始就關注健康,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50歲后的身體其實可以更加健康,甚至能活得比年輕時更“有勁”。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玫瑰][玫瑰][玫瑰]

參考資料

[1]信志遠,朱建國.心腦血管病預防和臨床治療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誌,2018,5(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