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身體好”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健康理念,然而對於睡眠時間和入睡時間的最佳選擇卻一直存在爭議。
很多人都糾結於是否必須每晚睡滿八小時,以及晚上10點還是11點入睡最健康。
近年來,這個問題終於有了一些科學的答案。
睡眠有多重要
首先,我們來說說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是生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對於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睡眠能夠説明身體恢復疲勞,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維護心血管健康,穩定情緒等等。
長期睡眠不足或不規律的作息時間會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如失眠、疲勞、抑鬱等。
睡眠時間多久才健康
根據科學研究,成年人的睡眠需求並不是固定的八小時,而是因人而異。大部分成年人的睡眠需求在7到9小時之間,但還有一些人只需要6小時或少於6小時的睡眠即可恢復身體和大腦的功能。
然而,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無法完全恢復,因此還是建議每晚盡量保持7到9小時的睡眠。
幾點入睡最健康?
接下來是入睡時間的問題,是晚上10點還是11點入睡最健康?答案是,入睡時間並不是唯一的關鍵因素,關鍵在於確保足夠的睡眠時間和品質。
每個人的生物鍾都不同,有的人早上易起床,晚上易入睡,而有的人則相反。因此,對於入睡時間,應該根據個人的生理特徵和日常作息來合理安排。
還是有一些原則值得我們注意。
盡量避免太晚入睡,特別是過了午夜12點,因為這樣會打亂生物鍾,導致睡眠品質下降。
最好避免在入睡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因為這些光源會抑制褪黑素的釋放,影響入睡。
所以每晚睡滿八小時並不是絕對的,而是根據個人需求來定。入睡時間則應考慮個人的生理特徵和日常作息。
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不斷調整和優化自己的睡眠方式,以保證充足、高品質的睡眠。
END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