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是糖尿病的“導火索”?想要血糖正常,這幾種水果要少吃!
更新于:2025-03-26 08:35:46

在醫院的診室里,每天都會迎來形形色色被健康問題困擾的患者。那天,50 多歲的老張一臉焦慮地走進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担忧与疲惫。老張說,最近一段時間,他總感覺身體有些異樣。常常口渴得厲害,剛喝了水沒過一會兒,又覺得口乾舌燥。整個人也沒什麼精神,稍微活動一下就累得不行,疲勞感一直揮之不去。而且,上廁所的次數明顯增多,夜裡都要起來好幾次,嚴重影響了睡眠品質。

起初,老張以為是工作太忙、太累導致的,畢竟他這段時間一直在趕一個重要專案,經常加班熬夜。所以,他並沒有太在意這些癥狀,只是想著等項目結束,好好休息一下就好了。可沒想到,這些癥狀不但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家裡人看到老張日漸憔悴的模樣,都十分擔心,在家人的再三催促下,老張才決定來醫院檢查。

我仔細詢問了老張的癥狀、日常飲食習慣以及家族病史等情況。老張告訴我,他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吃水果,尤其是桃子,覺得桃子香甜多汁,口感特別好。這幾年,只要到了桃子上市的季節,他幾乎每天都要吃上幾個,有時候甚至把桃子當成主食來吃。瞭解完這些情況后,我給老張開了一系列檢查單,其中包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關鍵專案。

等待檢查結果的過程中,老張坐立不安,不停地在診室外面踱步。終於,檢查結果出來了,當看到診斷書上 “2 型糖尿病” 這幾個字時,老張和陪他一起來的家人都愣住了,滿臉的難以置信。老張怎麼也想不通,自己一直覺得身體還算健康,怎麼突然就得了糖尿病呢?他反覆問我:“醫生,我怎麼會得這個病呢?是不是和我愛吃桃子有關係啊?” 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今天咱們就來好好探討一下。

水果,在大家的認知里,一直是健康食物的代表。它們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成分,對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起著重要作用。維生素可以增強免疫力,礦物質參與身體各種代謝過程,膳食纖維則有助於腸道蠕動,預防便秘。可對於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偏高的人群來說,水果卻可能是一把 “雙刃劍”。

水果中含有天然糖分,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這些糖分進入人體后,會被消化系統吸收,進而引起血糖水準升高。但不同水果的含糖量和升糖指數(GI)差異很大。升糖指數是衡量食物引起人體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標,它能直觀反映出一種食物吃下去後,血糖上升的速度和幅度。一般把升糖指數低於 55 的食物歸為低 GI 食物,這類食物在進入人體后,血糖上升較為緩慢,波動較小;55 - 70 之間的屬於中 GI 食物;高於 70 的則是高 GI 食物,食用后會讓血糖迅速升高。比如,桃子的升糖指數約為 28,屬於低 GI 食物;香蕉的升糖指數約為 55,是中 GI 食物;西瓜的升糖指數約為 72,屬於高 GI 食物。

不過,升糖指數只是一個參考,實際生活中,食物的攝入量、加工方式、成熟度等都會影響其對血糖的影響。而且,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胰島素敏感性也存在差異,所以即使是同一種水果,不同人吃了之后,血糖的反應也可能大不相同。比如,有些人吃一個蘋果後,血糖只是小幅度上升,而有些人的血糖則可能明顯升高。

回到老張的問題,桃子真的是導致他患糖尿病的 “罪魁禍首” 嗎?其實,目前並沒有科學研究能明確表明吃桃子會直接引發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引發的慢性代謝性疾病。遺傳因素在糖尿病發病中佔據重要地位,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那麼親屬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比其他人高。除了遺傳,長期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誘因。像長期高熱量、高脂肪、高糖的飲食習慣,會讓身體攝入過多能量,導致肥胖,進而增加胰島素抵抗;缺乏運動使得身體代謝減緩,能量消耗減少;長期精神緊張、壓力過大,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干擾胰島素的正常分泌;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下降,胰島功能也會逐漸衰退,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不足,最終引發糖尿病。

對於老張而言,他每天大量吃桃子的習慣,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血糖負擔,但更關鍵的原因可能是他長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飲食不均衡,除了愛吃桃子,還喜歡吃各種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平時又很少運動,工作壓力還大。這些因素相互交織,才讓他患上了糖尿病。

雖說吃桃子不是導致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家可以毫無節制地吃桃子或其他水果。對於血糖正常的人來說,適量食用桃子等水果,能為身體補充營養,有益健康;可對於糖尿病患者或血糖偏高的人群,吃桃子等水果時,一定要注意控制量,選擇合適的時間吃,這樣才能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對於想要控制血糖或者預防糖尿病的人來說,有些水果在食用時需要格外謹慎。

榴槤,被稱為 “水果之王”,它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分。但榴槤也是高熱量、高糖分的水果,每 100 克榴槤果肉中大約含有 28.3 克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數約為 42。要是大量吃榴槤,血糖很容易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大大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如,有些人一口氣吃了好幾塊榴槤,過一會兒測血糖,就會發現血糖值比平時高出不少。

荔枝是夏季備受歡迎的水果,它口感清甜,汁水豐富。然而,荔枝的含糖量很高,每 100 克荔枝果肉中含有約 16 - 20 克糖分,且大部分是果糖。果糖需要經過肝臟轉化為葡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如果一次性吃太多荔枝,肝臟來不及將果糖全部轉化,就會使血糖下降,引發 “荔枝病”(低血糖)。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吃荔枝后血糖同樣會快速升高,不利於血糖穩定控制。曾經有位糖尿病患者,在荔枝上市時沒忍住,吃了不少荔枝,結果當天血糖就出現了大幅度波動,身體也感覺很不舒服。

桂圓,也叫龍眼,果肉鮮嫩多汁,味道清甜。但桂圓的含糖量可不低,每 100 克桂圓果肉中含有約 22 - 30 克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數約為 53,屬於中 GI 食物。要是過量食用桂圓,血糖會受到明顯影響。有些老年人覺得桂圓滋補,就經常吃很多,結果血糖控制得越來越差。

芒果是一種熱帶水果,香氣誘人,口感香甜。芒果的含糖量較高,每 100 克芒果果肉中含有約 14 - 16 克糖分,升糖指數約為 55。而且,芒果中還含有一些致敏物質,過敏體質的人吃了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身體出現炎症,這也會影響血糖的控制。有位過敏體質的糖尿病患者,吃了芒果后不僅皮膚過敏起紅疹,血糖也跟著升高了。

既然有些水果多吃對血糖有影響,那想要控制血糖或者預防糖尿病的人,該如何科學吃水果呢?

選擇合適的水果很重要。優先挑選低 GI 水果,像蘋果、梨、柚子、草莓、藍莓、櫻桃等。這些水果富含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不僅能説明控制血糖,還能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比如蘋果,富含果膠這種膳食纖維,能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從而穩定血糖;藍莓含有豐富的花青素,抗氧化能力強,對身體有諸多益處。

控制水果攝入量也不容忽視。不管選擇哪種水果,都得控制好量。一般建議每天水果攝入量在 200 - 350 克之間。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據自身血糖控制情況,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合理調整水果攝入量。比如,血糖控制得較好的患者,可以適當多吃一點;血糖波動較大的患者,則要嚴格控制水果的量。

選擇合適的時間吃水果也有講究。建議在兩餐之間,比如上午 10 點、下午 3 點左右,或者睡前 1 - 2 小時吃水果。避免在餐後馬上吃水果,因為餐后本身血糖就會升高,此時再吃水果,會讓血糖升得更高。有些患者習慣吃完飯就吃水果,結果血糖總是控制不好,調整吃水果的時間后,血糖情況就有所改善。

水果的加工方式也會影響血糖。盡量選擇新鮮水果,少吃加工后的水果製品,像水果罐頭、果汁等。水果在加工過程中,往往會添加大量糖分和添加劑,這些都會使血糖快速上升,不利於血糖控制。水果罐頭為了保證口感和保質期,會添加很多糖;果汁在製作過程中,水果中的膳食纖維被大量去除,剩下的糖分更容易被吸收,對血糖影響較大。

就像老張,在確診糖尿病后,我為他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和飲食計劃,其中就包括如何合理控制水果的攝入。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老張的血糖逐漸得到了有效控制,之前那些不舒服的癥狀也明顯改善。他這才深刻意識到,吃水果原來有這麼多學問。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