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癥狀就是失眠症? 專家:失眠癥狀是應激反應,不是病
更新于:2025-03-26 08:34:00

在當今高壓的社會下,很多人都出現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易驚醒、自覺多夢、早醒等癥狀,認為自己患上失眠症。廣州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潘集陽教授表示,出現這些癥狀並不意味他們都屬於失眠症。在我國,大部分人屬於失眠癥狀,只有少部分人屬於失眠症,即失眠障礙。

受訪專家: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和睡眠醫學中心主任 潘集陽教授

失眠障礙不等於失眠癥狀

失眠癥狀不一定是疾病 失眠障礙屬於睡眠障礙和精神障礙

到底何為失眠癥狀,何為失眠症?潘集陽教授說,“失眠的癥狀,就是指當一個普通人面對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時,所產生的癥狀常常與應激反應有關。國人所謂亞健康狀態,其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鬱、失眠等癥狀。例如,學生考試前緊張睡不著,白領由於工作壓力大睡不著等等。”潘集陽教授表示,偶發的失眠癥狀常常屬於人體正常範圍內的表現,它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的影響。而且,大部分人面對這種由壓力引起的應激反應時,能通過自我調節得以恢復。但也有少部分人由於應激反應過大,或時間過長而發展成精神障礙,出現失眠癥狀。

“失眠症是指患者連續失眠三個月或以上,才能被稱為失眠障礙。失眠障礙屬於最常見的睡眠問題和精神障礙之一。”潘集陽教授說,失眠症患者除了表現出失眠癥狀外,還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和心理負擔,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工作;有的甚至可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痺、眩暈、頭痛、中風病等病症。潘集陽教授表示,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慢性失眠障礙的患病率約在10%-15%之間;我國普通成年人群中,失眠障礙的患病率約在9.2%-11.2%之間。因此,失眠症患者仍屬於少部分人群。但潘集陽教授也強調,不管是亞健康狀態,還是生活的應激反應;當個體出現睡眠紊亂時,應及早做出調整,防止演變成失眠症。慢性失眠障礙一定要到睡眠醫學中心進行專業診斷。

新型安眠藥安全性高

但或使個體警覺性下降

現在,越來越多人通過各種方法改善失眠癥狀。但藥物治療失眠障礙是國外主要治療方法。中國人認為藥物會使人產生依賴,對人體造成傷害。這種說法正確嗎?“安眠藥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老一代安眠藥,即人們常說的安定類藥物;另一種是較新型的安眠藥,這是一種非安定類藥物。”潘集陽教授表示,老一代的安眠藥物,如安定等等,的確會使人產生一定的依賴性,並對人體造成一定傷害,同時使個體的記憶力下降。但新型的安眠藥有了較大改善,且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使用時間長,安全性較高。

但潘集陽教授也表示,有臨床實驗表明,服食安眠藥與沒有用藥的個體相比,對精神並沒有太大影響,但部分人警覺性有所降低。而且安眠藥在女性體內的代謝較慢,藥效時間會隨之增長。因此,潘集陽教授提醒,第一,需要時才服用——個體在睡前感覺難以入睡時,當晚提前15分鐘左右服用。第二,美國FDA要求當患者為女性時,建議患者應切記將藥量減半開始,這樣才能保證患者隔天有充足的精神。

出現失眠應及時調整

長期失眠或伴發抑鬱、焦慮癥狀

雖然,現代的安眠藥安全性較高,但仍有不少人對此持懷疑的態度。有的甚至為了避免產生依賴,而拒絕用藥。為此,潘集陽教授告誡各位受失眠折磨的個體,需懂得權衡利弊。雖然部分安眠藥存在副作用,但它能有效説明你改善睡眠,保證你擁有飽滿的精神狀態。顯而易見,安眠藥的利大於弊。

除此以外,潘集陽教授表示,經管大多數人長期失眠雖然不會發展成重型抑鬱障礙,或焦慮障礙;但容易感覺煩躁,無法靜下心、焦慮等等,伴發情緒抑鬱、焦慮等癥狀。不及時調整或改善,有可能發展成慢性失眠障礙。因此,潘集陽教授強調,當個體出現失眠癥狀時,應及時調整;必要時,應服用適量的安眠藥。當這種癥狀出現三個月或以上時,應及時到當地各大學附屬醫院睡眠中心醫院進行睡眠監測,向醫生求助。

專家簡介

潘集陽

廣州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精神醫學學術帶頭人和睡眠醫學首席專家。暨南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導師。

從事精神醫學及睡眠醫學臨床近30年。1996年1月-1999年1月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精神科焦慮礙障臨床研究部學習焦慮障礙的診斷和臨床藥物治療,以及在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精神科臨床精神衛生研究中心,師從世界著名抑鬱症專家A.John Rush教授(美國DSM-IV心境障礙診斷標準小組主席和STAR'D研究專案主要負責人),在其指導下作博士後研究,從事抑鬱障礙精神生物學和抗抑鬱藥物臨床研究。

2003年獲美國睡眠醫學會獎學金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睡眠中心接受睡眠臨床診療技術訓練,在中心主任Alan Pack教授指導下學習各種睡眠臨床診療技術。

目前主要臨床研究方向是睡眠障礙、焦慮障礙、抑鬱障礙和雙相障礙的臨床藥理學和精神生物學。

專家出診時間:週一全天、週二上午、週四上午

本文僅為健康科普,不構成用藥或醫療指南,建議出現健康問題請及時就醫。

酸辣魚頭湯的做法
酸辣魚頭湯的做法
2025-03-26 08: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