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需求無法滿足怎麼辦?確立“主體性”,建立孩子的邊界感
更新于:2025-03-26 08:28:51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承載著父母的基因血濃於水。很多父母都預想把孩子寵成這個世界最幸福的孩子,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可是,這種溺愛,有可能會毀了孩子一生。

放假的時候,舅舅家的小表妹總是喜歡來我家玩。剛開始,小表妹很乖巧懂事、嘴巴又甜,很受大家的喜愛。但是,漸漸的相處,卻發現小表妹有些過分。有一次,小表妹吵著和弟弟玩,但是弟弟在玩遊戲並不理她,結果小表妹竟然把弟弟的手機拿起來往地上一甩,整個手機都差點摔壞了。氣憤的我找舅舅說理,一向疼愛小表妹的舅舅卻一句小孩子不懂事搪塞我們。最後,小表妹一句道歉都沒有說,繼續特別猖狂。

孩子的過錯應該由孩子自己承擔,缺失的邊界感,讓父母一味任由孩子的胡鬧撒潑。這種愛根本不是在幫孩子,而是在毀掉孩子的一生。被這種父母寵愛的孩子,早晚會在社會吃虧。

俗話說,父母沒有教育的孩子,自然有人幫你教育他!

一、父母孩子沒有邊界,會發生什麼?

1、容易受他人影響,負擔過重

當孩子和旁人的關係界限不清晰時,容易受旁人的影響;把別人的意志強加於自己身上,不懂拒絕別人,害怕不被人認可,不被他人接受,同時也害怕被他人拒絕。孩子很容易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就像小時候總做父母希望他做的事情;

2、失去自我尊重感和價值感

父母和孩子的失去應有的邊界,父母屢次侵犯孩子的領地。會讓孩子覺得他本身就不值得尊重,失去自我的尊重感和價值感。長大的孩子容易養成討好性人格,不會爭取自己的利益。在競爭中處於弱勢的地位,並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夠強,而是他們害怕他人的競爭。正如他們害怕對抗強大的父母。

3、無法滿足孩子

情感是相對的,父母妄想侵犯孩子的邊界,也相應付出一定代價。有些婚姻不幸的母親,妄想孩子成為自己“小丈夫”,就會把孩子身上傾注無數的愛,無微不至的關懷,用無條件的滿足來吸引孩子,控制孩子。最終,也活成最累的媽媽和父母。

二、父母那些做法,侵犯孩子的“主體性”?

1、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

很多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小公主”“小皇帝”,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就會失去和孩子應有的邊界。溺愛的孩子容易養成叛逆的心理,挑戰父母的權威,變得過分自私自利,後期很不利於父母的管束,容易誤入歧途。

2、忽視孩子早期的需求

孩子早期非常脆弱,例如剛出生的孩子,無法自己吃奶、翻背、上廁所等等,很多需求都需要媽媽單方面去滿足孩子。這時候孩子是完全依賴父母的存在,父母要提供孩子無條件的愛,全方面地滿足孩子的需求。早期無條件的撫育,使孩子獲得安全感的途徑。一味忽視孩子需求,令孩子失去安全感。

三、樹立孩子“主體性”,關鍵點有那些?

1、注重自然,切勿心急

樹立孩子的“主體性”,就要拒絕孩子的請求,這是一個誤區。

隨著孩子的成長,有了滿足自己的能力,對父母的需求自然隨著下降。孩子就會自然樹立起“主體意識”,並會建立自己的邊界。樹立“主體性”是一個循序漸進自然的過程。作為父母要順其自然,不能妄想通過拒絕孩子的需求,過早促進孩子建立邊界感。

舉個例子,當孩子2.3歲之前,對媽媽存在很多需求,如媽媽的愛、擁抱、呵護和餵養。我經常看到,有些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給別人帶,過早斷了孩子的需求,操之過急。

2、足夠的愛是前提

我的一個朋友,父母都是很冷漠自私的人,常年不照顧家庭。父親常年去外面和朋友打牌,母親在家只會做家務,經常不管不顧孩子,任孩子自生自滅。長大後的朋友,性格異常獨立堅強、頭腦聰明。很多事情都自己解決,很少藉助旁人的力量。我常常誇他聰明,他卻對我說,如果不聰明,誰幫他解決這些問題?他經常說的一句話便是:“沒人會幫我?”

在他的情感經歷中,連他最親密的父母都不願意給你提供説明,更何況是別人。缺乏足夠的愛,他看似非常強大,內心卻非常無助和脆弱。父母對孩子的“主體”意識鍛煉,必須建立在孩子已經獲得足夠愛、內心充滿力量的前提下,才能進行。

3、建立“共振”的親情

“主體性”的最好的狀態,並不是孩子和父母相互獨立,互不需要。

相反的,對於人類的而言,只要有感情存在的地方,就會產生聯繫。父母和孩子的需求是相互的,彼此之間不互相捆綁,而是“共鳴共振”。

舉個例子,很多父母把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鄭爽的爸爸,一直想成為當紅明星,完成不了自己的夢想,便讓鄭爽去完成自己的明星夢,這就是捆綁親情。

另一個例子,父母喜歡書法、畫畫,從小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家裡擺放很多書畫。但是最後,孩子願不願意從事藝術的道路,選擇權都在孩子身上。

這種讓孩子掌握主動權,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身上,和孩子有一定距離。是和孩子建立邊界和主體性的關鍵。

父母不是孩子的上帝,無法滿足孩子的任何條件;孩子也不是父母的奴隸,無法滿足父母的任何期待。父母和孩子設立邊界,不光是為了孩子,也是為了父母。

今日互動話題:對於和孩子樹立邊界感,你有什麼更好的方法?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