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進步,醫學知識的普及,人們對自身健康越來越重視,補充各種維生素就是其中的表現之一。而人體所需的維生素是個龐大的家族,存在多個品種,要一一補充,每日也是不小的工作量,所以有人乾脆直接拿復合維生素來應對,認為這樣補充維生素,全面又方便。那麼問題來了,這種補充維生素的方法,真的對健康有益嗎?
美國《JAMA Network Open》雜誌上有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發表的一篇研究,打破了人們傳統的認知,認為健康人群長期每日服用復合維生素不僅對健康無益,而且會增加死亡風險。花錢買來的保健品,竟然是“慢性毒藥”?這對很多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所以這篇文章一經發表就引起了廣泛熱議。
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有理有據,列出了這項研究的相關信息,他們從各種研究機構選取了近40萬人不同體質的參與者作為實驗樣本,對他們進行長達20多年的隨訪,在這一漫長的時間段中,累積死亡人數超過16萬。
這些死亡的實驗物件,結合他們的飲食、服用復合維生素等情況,進行歸類匯總分析,得出來那個出人意料的結論:每天服用復合維生素的實驗者,要比不服用者全因死亡風險增加了4%。
進一步的實驗分層分析則更驚人,對於年齡小於55歲的人群,每日服用復合維生素的實驗者,他們的死亡風險相比參考組要增加15%!
這樣看來,每次補充復合維生素與自身健康並無益處,反而是影響健康的“死亡催化劑”!因此,別再傻傻交這部分智商稅了。
關於長期服用復合維生素其實不止這一項,早在幾年前,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在醫學頂刊JAMA上就用當時的最新實驗數據發表過聲明,稱服用維生素和礦物質作為保健品預防癌症、心腦血管等疾病並無説明,相反會增加癌症的風險。
該項聲明詳細列舉了β胡蘿蔔素、維生素D、E等各種維生素,過量服用的弊端。
這些研究數據都提醒我們,作為健康人群沒有缺乏各種維生素的指征時,與其相信額外補充各種維生素更健康,不如改變飲食結構,保持營養均衡更為划算。
其實即便沒有上面的實驗研究,我們忘記商家天花亂墜的宣傳,從常理出發,也能理性分析出,長期補充復合維生素是對身體有害的。
復合維生素其本質就是,將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製成的一種藥劑,身體缺乏維生素。
在不特別挑食的情況下,人體自身所需的各種維生素,通過食物獲取即能滿足需求。當某種維生素嚴重時,機體會表現具體癥狀,這既是機體對外預警,也是用藥指證。
而補充復合維生素,則是多種維生素一股腦塞進體內,除了缺乏的某種維生素達到正常指標,其餘多種成分長期服用,對身體而言反而是負擔。
長期補充維生素,無法及時代謝,在體內累計超標,對身體也是有害的,下面列舉幾種常見維生素過量的常見癥狀。
維生素A能促進生長,預防夜盲症出現,長期服用有可能引發急慢性中毒,出現牙齒出血、嘴唇乾裂、皮膚發癢、顱內壓增高、毛髮乾枯脫落等癥狀。特別是嬰幼兒階段,對維生素A十分敏感,長期服用極易出現中毒癥狀,還會對肝臟造成損傷。
維生素C能輔助治療各種傳染性疾病和壞血病,對人體十分重要,可每日堅持服用,人體也可能受不了。
每日服用量超過1g,就會使胃酸增多,出現胃反流,引起腹瀉、皮疹等癥狀,長期服用還會導致凝血功能出現障礙、尿中某些酸鹽排出增加,甚至是結石;一人用量超過5克,就會有溶血的危險。
特別是如今世面上很多維生素C的保健產品,做得賞心悅目又口味豐富,可能會給小朋友造成當零食的困擾,家長要將這些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避免釀成大禍。
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可一旦久服造成體內濃度超標,身體對鈣的吸收增加,就會出現高血鈣症,引起血管和組織異常鈣化,心臟跳動節律異常,影響多種器官健康。
維生素E抗氧化,參與人體多種代謝反應,深受愛美女性的喜愛,可長期過量補充會使部分人群產生過度疲勞感,視物模糊、胃腸功能紊亂,還會增加缺乏維生素K群體的出血傾向,也有心臟衰竭的風險。
所以不要為了補充某一種維生素,而長期堅持服用復合維生素,這種看似是保健行為的操作,反而有大的隱患。當出現某些維生素缺乏癥狀時,最好向醫生或專業人士諮詢,不要隨意亂補充。
那麼,什麼才是正確補充維生素的姿勢呢?
人體獲取維生素最簡單安全的方法,就是保證一日三餐飲食的多樣性。2022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膳食寶塔將飲食結構具體化,最基礎的穀物薯類和果蔬,也是健康的基石,其次才是肉魚奶豆,每日油鹽要少量,才能補充足夠的能量物質和維生素,使機體更健康。
膳食寶塔中每層食物要混合搭配,實現食物的多樣性。 人體的每一個階段,所需的營養物質會有差別,在選購時要做好合理安排。
維生素作為人體無法各種自行合成,只能通過合理膳食搭配獲取的營養成分,可以每日適量吃這些維生素含量高食物來補充。
成年人維生素A每日攝入量建議為800微克,一般可通過多吃深色果蔬、蛋黃獲取。另外,胡蘿蔔素可轉化為維生素A,通過補充新鮮南瓜、胡蘿蔔、紅薯等常見食材,也能間接補充維生素A。
維生素B是個大家族,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葉酸等,日常果蔬、禽肉、穀物、豆製品、堅果等食物吸收來的B族維生素就足以維持身體所需。
其中葉酸會在烹飪過程中損失大部分,對於普通人群這些足以,但孕期特別是孕初期,可以適當補充葉酸預防帶胎兒畸形,妊娠前三個月,葉酸每日增補400微克~800微克,孕中晚期則要每日補充400微克。
維生素C廣泛存在於各種新鮮蔬菜水果中,每日攝入量100mg即可維持身體所需,除了病理性原因,不挑食的人群一般很少缺乏。但是食物中的維生素C容易氧化流失,在原則食材和烹飪時,要留意保持食物的營養價值不流失。
購買時要盡量選取新鮮果蔬,先清洗再切段,不要切的太碎,切后儘快烹飪,避免維生素C與空氣接觸時間多長而發生氧化;使用不鏽鋼或鋁製品炊具,盡量不用鐵鍋炒菜;
烹飪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也有例外,比如豆角等),調味料的放置時間要把握好,可適當添加醋等酸性物質保護Vc,烹飪完成後最好儘快完,這些烹飪小細節能避免維生素C流失,使食物更美味健康。
成年人維生素D每日攝入量在400-800IU即可,但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相對較少,以海魚、動物肝臟為主,有些人還會擔心吃多造成身體負擔。其實這大可不必擔心,補充維生素D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曬太陽,在陽光充足處曬20~30分鐘,避開溫度偏高的時間段,就能吸收維生素D。要注意,曬太陽期間,盡量不要隔著玻璃,才能保證維生素D被吸收。
維生素E成人攝入量建議為14mg/日,可以適當多吃捲心菜、香蕉、菠菜、堅果等食物補充維生素E。
特殊食物偏好的人群,會出現體內某些維生素攝入不足,必要時考慮定期額外補充。
比如素食者,體內容易缺乏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愛吃精糧者,無法獲取足夠的維生素b1和b2;熬夜族要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量;用眼過度者,為了保護眼睛,可以定期補充維生素A。
經常吃某些藥物,藥物的代謝或副作用會妨礙維生素的吸收,比如廣譜抗生素、抗感染藥物長期應用,會使腸道菌群失調,從而導致維生素b6、維生素k的吸收出現異常,若情況嚴重,還需適當補充;
女性口服雌二醇類避孕藥和秋水仙鹼,會降低體內維生素b12的濃度等等,服用藥物時短時間還好,事後一日三餐,營養均衡,就能很快使缺失的維生素恢復正常範圍,但如果服藥時間過長,維生素缺乏,就可能出現相應的癥狀,必要時採取防範措施。
另外,當患有某些疾病時,異常的生理變化也出引起維生素吸收困難,大部分胃切除手術后、慢性腹瀉電解質紊亂時,食物吸收不完全,多種維生素的吸收量;瘧疾患者長期不治癒,則容易缺乏葉酸,患有以上病症,也要採取措施,保證維生素的充足。
健康人群,沒有必要將復合維生素作為營養劑進行長期補充,吃多了,反而不利於健康,日常飲食合理搭配,營養均衡就足以保證各種維生素的需求。
只有特殊人群,在特定情況下,才需要短暫服用維生素劑。
1.《吃維生素導致肝衰竭?這4種維生素不建議長期吃》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24.2.20
2.《長期吃復合維生素,真的健康嗎?》生命時報2024.7.8
3.《長期吃復合維生素,可能增加死亡風險?》人民網科普202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