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大媽都是65歲,一位天天鍛煉,特別刻苦。另一位就是散散步,後來誰的身體更好呢?
在我們社區,有一位孫大媽和劉大媽,兩個人是同學,都是衛校畢業,一起分在衛生系統,學的也是一個護理專業,都在醫院當護士退休,人生經歷特別的相似,都是上學以後去上班,工作的強度也都差不多,現在兩個人都是65歲了,而且家庭也都很美滿幸福。
但是,兩個人為了自己的健康,所選擇運動不一樣,兩個人所喜歡的運動方式不一樣,孫大媽是個瘦子,天天去鍛煉,天天去打乒乓球,一天都不歇,有時候上午打完了,下午還打,甚至個別的時候晚上還打,而劉大媽是個胖子,身子沉,就不怎麼愛運動,每天吃完飯,去遛遛彎,早晨遛一個彎,晚上遛一個彎。
孫大媽還總跟劉大媽說,你這麼鍛煉不成,鍛煉就得刻苦,就得堅持,你看看我堅持的多好啊,當然孫大媽從現在的身體素質來看,身體很好,能跑能跳,身子輕身輕如燕,幹什麼都不費勁。劉大媽走路走不快,爬不了山,體重也有點重,走起路來,顯然劉大媽比孫大媽差多了,沒她走的快。
這樣持續了幾年以後,到底是天天鍛煉的孫大媽身體好,還是偶爾鍛煉的劉大媽身體好呢?
天天鍛煉的孫大媽,如果她能夠保持每天適度的運動量,不僅能夠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還有助於預防很多的慢性疾病,但是孫大媽運動量太大了,超出了她自己的承受範圍,導致了膝關節腰椎出現了磨損,背部肌肉也有拉傷,後來孫大媽不敢再那麼長的時間鍛煉了,每周將打球時間變成了每週一、三、五、進行鍛煉。
劉大媽雖然每天遛彎,走得不快,強度不夠,所以就面臨著機體的各項機能下降了,肌肉也有點萎縮,不如以前,心血管系統風險也增加了。
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要適量,不能過度,也不能偶爾的運動,要持之以恆,循序漸進:
第一,老年人的運動一定要適量,不能過度。
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不要逞能,以免造成對身體的損傷。
第二,老年人的運動,也應該是多樣化,比如打會球,跳會舞,遛彎都可以,也可以在家舉舉啞鈴,增加一些肌肉的力量都是可以的。
第三,老年人運動的時候一定要進行熱身,慢慢的開始,不能夠突然的加速,運動以後,要進行拉伸,惡劣的天氣和環境,比如颳風下雨就不要再出去運動了,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關節和身體,以免發生意外。
第四,老年人還要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的對運動的反應,如果出現不適,疼痛要及時的停止並就醫。
所以說每個人身體情況健康情況都不一樣,所以不能簡單的說哪位大媽身體更好,老年人一定要定期的檢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的管理,習慣控制,睡眠等等,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聽從醫生的建議,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才能做一個健康快樂的長壽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