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睡個好覺簡直成了一種奢侈。晚上躺在床上,身體像是貼了床板,但腦子卻像開了彈幕,今天的煩心事、明天的待辦清單、十年前的尷尬回憶,一股腦兒在腦海裡飄過。
而好不容易睡著了,半夜又莫名其妙地醒來,睜眼望著天花板,直到鬧鐘響起,才感歎一句:唉,又是疲憊的一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而在中國,這個數位可能更高,超過3億人正被睡眠問題困擾。
失眠、淺眠、多夢、早醒,這些問題看似小毛病,但長期下來,對身體的損害可一點都不小。
免疫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情緒焦慮,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
那麼,怎麼才能睡個安穩覺?其實,睡眠這件事,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但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改善睡眠品質並不是什麼天方夜譚。
想要睡個好覺,首先得給自己創造一個舒適、安心的睡眠環境。這就好比在一間亂糟糟的房間里開會,誰能安心地把事情處理好?
人類的生物鍾天生就和光線挂鉤。褪黑素,這種幫助我們入睡的激素,只有在黑暗環境下才能大量分泌。
臥室里如果有刺眼的燈光,或者電子設備的藍光,都會干擾褪黑素的分泌,讓大腦誤以為現在還沒到睡覺時間。
研究表明,臥室光線過亮會導致入睡時間延長20%,深度睡眠時間減少30%。
所以,睡覺時,最好拉上遮光窗簾,關掉所有會發光的電子設備,甚至可以戴個眼罩,給大腦營造一個安靜的“黑夜”。
人體入睡之際,核心體溫會稍有下降,此降溫現象有助於進入深度睡眠。如果房間溫度太高或太低,身體就無法自然降溫,入睡就會變得困難。
研究發現,臥室的最佳睡眠溫度在18-22℃之間。
夏天可以開空調或風扇降溫,冬天則可以使用電熱毯或暖氣,但不要直接對著身體吹風或者加熱過度。
噪音,是很多人睡眠的大敵。不管是樓下大排檔的喧鬧聲,還是鄰居家裝修的電鑽聲,都會讓人煩躁不安,難以入睡。
如果無法避免噪音,可以使用耳塞或者播放白噪音。白噪音是一種均勻的背景聲音,比如下雨聲、海浪聲,可以掩蓋突兀的噪音,説明大腦放鬆。
床墊太硬,硌得後背疼;枕頭太高,脖子僵硬;被子太厚,熱得出汗……這些問題看似不起眼,但長久下來,會大大降低睡眠品質。
一個合適的床墊、一個高度適中的枕頭,絕對是睡眠品質的“神助攻”。
睡眠,說白了就是大腦和身體的一場“輪班交接”。如果每天交接時間不一樣,身體遲早會“罷工”。
生物鍾是個非常敏感的系統,它喜歡規律,不喜歡被打亂。每天定時上床、定時起床,哪怕是週末,也盡量不要“放縱”到半夜三更再睡到中午。
有研究指出,長期作息不規律的人,失眠的幾率比作息規律的人高出50%。
很多人失眠,是因為大腦停不下來。白天工作壓力大,到了晚上,思緒依然像脫韁的野馬,到處亂跑。這時候,睡前放鬆就顯得尤為重要。
可以試試睡前冥想、深呼吸練習,甚至泡個熱水澡,説明身體和大腦進入放鬆狀態。
有些人晚上睡不著,白天又補覺,結果白天睡多了,晚上更睡不著,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午睡時間最好控制在20分鐘以內,不要超過30分鐘,否則不僅不會讓身體恢復,還可能干擾晚上的睡眠。
很多人睡不好覺,其實和腸胃有很大關係。白天吃得太油膩、睡前吃得太飽,都會讓腸胃在夜裡加班,影響睡眠品質。
晚餐最好在睡前4小時完成,盡量避免吃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比如油炸食品、甜品、燒烤。
這些食物不但會加重胃部負擔,而且可能致使胃酸反流,令人於夜裡輾轉難眠。
咖啡、浓茶以及功能饮料皆含咖啡因。此類飲品會刺激神經系統,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進而影響入睡。
而酒精雖然可能讓人更快入睡,但它會擾亂睡眠結構,減少深度睡眠的時間,導致第二天起床依然疲憊不堪。
有研究發現,睡前4小時喝咖啡,會讓入睡時間延長40分鐘,深度睡眠時間減少25%。
有些食物中含有助眠物質,比如色氨酸、鎂、褪黑素等,可以説明改善睡眠品質。
比如牛奶、香蕉、核桃、櫻桃,這些食物可以在睡前適量食用,有助於入睡。
不過,也不要吃太多,少量攝入就足夠了,否則腸胃“怨聲載道”,也會讓睡眠品質大打折扣。
睡眠,從來不是浪費時間,而是為了更高效地生活。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讓每一晚都睡得安穩舒心,才是對身體最好的呵護。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玫瑰]
[1]提高睡眠品質有辦法[J].中國總會計師,2023,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