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槍人》50周年:關於《金槍人》你不知道的10件事
更新于:2025-03-26 07:40:39

羅傑·摩爾的第二部007電影《金槍人》(1974)現在我們可能覺得是一部經典的007電影,但當初上映時觀眾們反應很冷淡,以至於差點葬送了這個系列。該片至今仍是票房和口碑最差的007電影之一。

伊恩·弗萊明1965年的原著小說《金槍人》也經常被認為是他最薄弱的一部作品,但製片人還是試圖挽救這部電影,邀請了大受歡迎的克裡斯托弗·李來飾演反派法蘭西斯科·斯卡曼加——他可以說就是詹姆斯·邦德的黑暗鏡像。

這部電影擁有充滿異國風情的外景,以及該系列引以為傲的特技、幽默和美女,但你也許會覺得奇怪,感覺這部電影有明顯的缺憾,這是因為摩爾在《生死關頭》(1973)中首次飾演007獲得成功后,這部電影匆忙投入製作的緣故。

不管怎樣,《金槍人》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已經成為了一部經典之作,但事實上,在本片上映後,該系列不得不進行了一次軟重啟。

和其他007電影一樣,這部電影的表面之下也隱藏著許多內幕……

10.膚色是假的

當談論電影中的化妝時,人們通常會想到女演員或精心製作的特效。然而,在《金槍人》中,克裡斯托弗·李飾演的法蘭西斯科·斯卡拉曼加也在這方面花了很大功夫。

影迷們一定還記得斯卡拉曼加臭名昭著的第三個乳頭(007在電影中還厚顏無恥地複製了這個乳頭),但克裡斯托弗·李的特效化妝還不止於此。

為了突出這個臭名昭著的殺手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事實,李接受了全身化妝處理,以模擬殺手的棕褐色皮膚,尤其是在他半裸出場的鏡頭中!

9. 倉促的配樂

著名電影作曲家約翰·巴里只有三周的時間為《金槍人》配樂並創作主題曲。

愛麗絲·庫珀樂隊的歌曲《金槍人》被否(因此收錄在了1973年的專輯《Muscle of Love》中),取而代之的是巴里和作詞人唐·布萊克合作、Lulu演唱的歌曲。

影評人、影迷、巴里和Lulu都對這首極具暗示性的歌曲(即使以007的標準來說)表示質疑,而布萊克將其視為諷刺歌曲。

影評人們也非常不喜歡巴里的配樂(巴里也是一樣)。不過,電影中的幾段配樂仍然是他最好的007配樂之一,特別是“In Search of Scaramanga's Island”。

8.來自俄羅斯的愛情致敬

製片人受到《來自俄羅斯的愛情》(1963)的啟發,在電影片頭先介紹了世界上最成功、最臭名昭著的殺手法蘭西斯科·斯卡拉曼加。這位職業殺手在遙遠的遠東小島上過著奢華的生活,他的貼身男僕尼克·納克(埃爾韋·維爾查茲飾)雇傭對手來挑戰他,磨練他的技能。

導演蓋伊·漢密爾頓讓馬克·勞倫斯飾演槍手羅德尼,其實他在1971年的《金剛鑽》中扮演過類似的角色,選他是因為導演想將芝加哥骯髒的黑社會與泰國攀牙灣廣闊的異域美景並置。

漢密爾頓將這個島嶼天堂與白金漢郡松林製片廠內製片設計師彼得·默頓令人驚歎又不安的佈景結合在一起,打造了令人難忘的片頭。他還利用這段戲為影片驚心動魄的高潮做了鋪墊。

7. 不全是布裡特·埃克蘭的錯

瑞典女演員,彼得·塞勒斯前妻,布裡特·埃克蘭實際上是一位好演員,但遺憾的是,她扮演瑪麗·古德奈特這個角色並沒有給她帶來任何好處。她經常被鎖在衣櫃和汽車後備箱裡,無意中把自己和邦德都置於危險之中。

遺憾的是,製片人拒絕將伊恩·弗萊明小說中的一個軟弱角色改編成一個更強大的配角。她是邦德的前秘書,也是一名外勤特工,但影片並沒有對此加以利用。瑪麗在小說中也犯了錯誤,無意中讓斯卡拉曼加相信邦德是個間諜。

布裡特·埃克蘭經常被認為是最差的邦女郎之一,但她只是按照劇本演好了這個角色。毫無疑問,這個笨手笨腳的特工更適合羅傑·摩爾版007的輕鬆基調。

6. 摩爾暴力

與《生死關頭》不同,《金槍人》經常試圖把羅傑·摩爾變成他的前任肖恩·康納利。

對於007威脅要扭斷安德里亞·安德斯(莫德·亞當斯飾)的手臂,以及將一個泰國男孩推到河裡,摩爾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導演蓋伊·漢密爾頓想要傳達,羅傑·摩爾扮演的邦德和弗萊明書中或康納利扮演的一樣危險——但這與摩爾的氣質不符。

在賽達(卡門·杜·索托伊飾)化妝間里的打鬥戲中,摩爾不小心被人一拳打在了嘴巴上,結果下唇鮮血直流,這一幕證明瞭摩爾的觀點。幸運的是,這是拍攝的最後一場戲。

5. 再續007前緣

自1962年的《諾博士》以來,觀眾們已經熟悉了手持瓦爾特PPK手槍的007。

然而,當羅傑·摩爾成為邦德時,他和製片人都希望將他與之前的角色和肖恩·康納利區分開來。這就是為什麼在《生死關頭》中,摩爾沒有穿燕尾服,也沒有喝伏特加馬提尼,而鐵手(朱利葉斯·W·哈里斯飾)在一開始就把PPK弄壞了,迫使邦德必須用其他槍。

隨著摩爾角色地位的確立,從《金槍手》開始在他的007電影引入經典元素,包括在《金手指》(1964)和《金剛鑽》中穿純白燕尾服,以及使用PPK手槍。

4.走近科學的金槍

當詹姆斯·邦德來到弗朗西斯科·斯卡曼加的島上巢穴時,這位臭名昭著的殺手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或自負)。

他帶著007參觀了包括太陽能發電廠在內的各種設施,展示了如何利用太陽的破壞力,他用一門太陽能大炮摧毀了邦德駕駛而來的水上飛機。

斯卡曼加摧毀飛機時,並沒有發射鐳射束。這確實符合科學事實,因為鐳射束是看不見的,但電影需要在視覺上娛樂觀眾。

實際上,最終電影中沒有鐳射束的原因是特效預算已經用完了!

3. “真實”的蠟像

斯卡曼加鬼屋般的遊樂場旨在嚇唬那些進入的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這裡的展品千奇百怪,充滿威脅性,其中包括持槍的牛仔,以及潛伏在芝加哥車庫里的阿爾·卡彭和他的手下。

人體模型呆滯的表情讓人以為他們是蠟像,但其實並非如此。他們只是故意演的木訥,開槍的牛仔由羅傑·摩爾的特技替身萊斯利·克勞福德扮演,而雷·馬里奧尼扮演阿爾·卡彭。

摩爾也扮演了自己的人體模型,當然,在斯卡曼加開槍時,替換成了道具(畢竟,失去四根手指不在合同條款之中)。

2. 新趨勢

在羅傑·摩爾的時代,軍情六處越來越多地跟隨007進入戰場,在各具特色的地標性建築中設立辦事處。

英國特勤局駐香港辦事處在伊莉莎白女王號皇家郵輪的殘骸上。1972年,這艘客輪在改裝時起火,隨後傾覆。這給了彼得·默頓一個絕佳的機會來創造奇異的傾斜佈景來代表這艘船。

遺憾的是,雖然電影中的一些場景確實是1973年11月在這艘半沉的郵輪上拍攝的,但當電影上映時,這艘郵輪已經因為對航運造成危害而被拆毀了。

據稱,這艘船近一半的船體仍在香港港口的海床上,在九號集裝箱碼頭填海時被掩埋。伊莉莎白女王號曾出現在伊恩·弗萊明1956年的小說《金剛鑽》的結尾章節中,念及此尤其令人惋惜。

1. 與俄羅斯的聯繫

《金槍人》是第一部在克裡姆林宮放映的007電影,這充分表明瞭東西方在實現緩和方面取得的進展。畢竟頗為尷尬的是,其中的反派是一名前克格勃特工。

影片上映後,一名蘇聯官員找到了製片人阿爾伯特·R·布羅科利,討論斯卡曼加這個角色,告訴他“我們沒有好好地訓練他”。

雖然這充分說明瞭邦德作為宣傳偶像在建立外交關係方面的力量,但也表明這位俄羅斯政要相信銀幕上呈現的事件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