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氟前首先要確定有沒有漏,用歧管壓力表元件檢查高低壓,在使用中如發現其製冷效果不佳時,應進行檢查,故障一般多為製冷劑洩漏所致。
加氟前首先要確定有沒有漏,用歧管壓力表元件檢查高低壓。
在使用中如發現其製冷效果不佳時,應進行檢查,故障一般多為製冷劑洩漏所致。可以通過以下步驟進行檢查修理。
一、查找製冷劑洩漏部位
目前車輛上使用的空調系統一般為單冷開啟式,製冷劑多採用氟里昂(R12或氟里昂的替代產品R134a)。在使用中,製冷劑易從各連接接頭、油封處洩漏,製冷劑洩漏將會導致製冷效果差或不製冷等現象。
(1)檢查漏油痕跡。在空調製冷循環系統中,冷卻油是用來潤滑密封軸承以及壓縮機內其他運動部件的,少量的潤滑油將會與製冷劑一起進入製冷循環系統中。如果製冷循環系統發生洩漏,洩漏處就會出現油漬,所以在檢查中,發現管路及接頭處有油漬,就可以確定該處有洩漏故障,應進行修理。
(2)觀察檢視窗,判定製冷劑洩漏情況。起動發動機(約1000r/min),打開製冷控制開關(A/C),將溫度開關控制桿置於COLD(冷)位置,風扇開關開到最大的位置,可以從檢查窗處觀察到製冷劑的流動狀態,來判斷製冷循環系統中有無洩漏。
製冷劑流動正常:製冷劑大體上透明,此時出風口的風是冷的。製冷系統的狀態正常。
製冷劑不足:製冷劑不足時,就會經常看到氣泡流動,製冷劑呈乳白色,這時製冷效果不佳。
沒有製冷劑:如果製冷系統嚴重洩漏,觀察玻璃窗內就什麼也看不到,此時空調系統不會製冷。有的轎車的儲液罐上有A、B兩個檢視窗。檢視窗A可以判斷儲液罐中乾燥劑的水分含量是否飽和。若呈藍色,表示正常;若呈紅色,表示水分已呈飽和狀態。應緩慢的排盡空調系統中的製冷劑,更換儲液罐中的乾燥劑,然後重新加注製冷劑。B檢視窗的作用和前面介紹的內容相同,主要用於觀察製冷劑的情況。
在檢查時,所有連接部位或冷凝器表面一旦發現油漬,一般都說明此處有製冷劑洩漏。發現有洩漏現象時,應及時進行排除洩漏故障,補充製冷劑和潤滑油,以防洩漏潤滑油,損壞空調系統。
二、檢查空調系統的工作情況
檢查時將汽車停放在通風良好的場地上,保持發動機中等轉速,將空調機風速開到最大擋,使車內空氣內迴圈。
(1)從各部的溫度判斷空調狀態。用手觸摸空調系統及各部件,檢查表面溫度。正常情況下,低壓管路呈低溫狀態,高壓管路呈高溫狀態。
高壓管路:壓縮機出口→冷凝器→儲液罐→膨脹閥進口處。這些部件應該先暖後熱,手摸時應特別小心,避免被燙傷。如果在其中某一點發現有特別熱的部位,則說明此處有問題,散熱不好。如果某一點特別涼或結霜,也說明此處有問題,可能有堵塞。乾燥儲液器進出口之間若有明顯溫差,說明此處有堵塞。
低壓管路:膨脹閥出口→蒸發器→壓縮機進口,這些表面應該由涼到冷,但膨脹閥處不應發生霜凍現象。
壓縮機高低側之間應該有明顯的溫差,若沒有明顯溫差,則說明空調系統內沒有製冷劑,系統有明顯的洩漏。
(2)清理空調裝置上的雜物。檢查蒸發器通道及冷凝器表面,以及冷凝器與發動機水箱之間(停機檢查)是否有雜物、污泥,要注意清理,仔細清洗。冷凝器可用毛刷輕輕刷洗,注意不能用蒸氣沖洗。
(3)檢查調整空調皮帶。檢查皮帶鬆緊度是否適宜、表面是否完好(與發動機皮帶檢查調整相同)。以上檢查如果發現異常時,應進行修理。
加氟:
1、放空—利用表閥將製冷劑排放到外部
(1)裝上歧管壓力表,如壓縮機上有檢修閥,先將手柄置於打開。
(2)關閉歧管壓力表的高.低手動閥.連接管路。
(3)慢慢打開低壓手動閥,並用集油器收集流出的泠凍潤滑油。
(4)低壓降到345KPa時,慢慢打開高壓表閥.
(5)壓力表降到0時,放空結束。
(6)測量收集到的潤滑油,超過14.2,應加入同品質的油,少於可不需添補。
2、加注製冷劑
高壓端加注—從壓縮機排氣閥的旁通孔加註,充入的是液體。特點是安全、快速,適用於製冷系統的第一次加注,即經檢漏、抽真空后的系統加注。加注時不得開動壓縮機。製冷罐倒立。
低壓端加注—從壓縮機吸氣閥的旁通孔加註,充入的是氣體。特點是速度慢,可在系統補充製冷劑的情況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