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市場上最受歡迎的魚,筆者認為非鱸魚莫屬。儘管四大家魚聲名遠揚,但在口感上卻略顯遜色,且腥味較重,價格雖然親民,但食用時繁雜的刺讓人不勝其煩。因此,刺少的魚類逐漸成為人們競相購買的物件。
鱸魚在早些年憑藉肉質鮮美、價格適中的優勢,曾一度成為市場的寵兒。然而,你是否注意到,如今選擇鱸魚的人數似乎有所減少,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我們來瞭解一下鱸魚的營養和分類。
鱸魚是一個大類,但常見的主要分為海鱸魚和河鱸魚,這兩者還是比較容易區分的。
顧名思義,海鱸魚生活在大海中,由於不易存活被捕上岸後多為冰鮮狀態,少數鮮活的海鱸魚價格較高,個頭一般也較大,二三斤乃至三四斤都很常見。
而所謂的河鱸魚是淡水鱸魚,大多為人工養殖,超市及水產市場中售賣的鮮活鱸魚正是此類。這種鱸魚味道較為鮮美,腥味較輕,比海鱸魚口感更佳。
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鱸魚能“補五臟,益筋骨,治水氣,多食宜人”。現代研究表明,鲈鱼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锌、硒、鐵、鈣等,魚肉中的各類功能活性肽對人體有良好滋補作用。
那麼,為什麼現在吃鱸魚的人變少了呢?
1. 養殖不規範,消費者擔心激素過多。
河鱸魚通常是養殖的,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部分養殖不夠規範,甚至有些不良商家使用含激素飼料。這樣的魚食用后,消費者擔心影響健康,因此減少了購買量。
2. 水污染嚴重,人們擔心魚的品質大打折扣。
很多人發現,現在許多鱸魚尾巴發紅,這可能是品質問題或水質問題導致的。這樣的鱸魚肉質較差,可能受到重金屬污染。
3. 餵養過量,導致魚的形態發生變化。
過去的鱸魚形態勻稱,而現在市場上的鱸魚很多肚子鼓鼓的。這種情況讓消費者懷疑是否因為魚販餵食過多飼料增加重量所致,油脂過多,味道自然不佳。
4. 收入降低導致消費降級。
近年來,許多行業不景氣,餐飲尤其受影響。許多人選擇在家做飯而非外出就餐,而鱸魚的主要市場之一就是餐飲業,採購量減少,整體需求也隨之下降。
5. 鱸魚個體重量出現問題。
如今的鱸魚個頭較小,很多不到一斤,買一條不夠吃,買兩條又太多不好蒸,這對消費者而言是個難題,於是有人選擇其他魚類替代。
6. 市場上魚類品種增多,海魚被更多人接受。
隨著市場上魚類品種豐富,人們的選擇更多了。此外,海魚如冰凍黃魚、帶魚等逐漸被接受,其口感並不遜於河鱸魚,這些魚類的競爭使得河鱸魚的銷量減少。
當然原因不止這些,歡迎大家留言討論:為何現在吃鱸魚的人越來越少了?是因為經濟問題、鱸魚質量問題,還是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