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新手父母在面對新生兒時都會陷入這樣的困惑:孩子到底是多抱抱好,還是應該多躺著?抱怕抱壞了,躺又怕躺久了對寶寶不好。其實,這個問題的背後是對新生兒需求的不同理解。
1. “抱得多”對新生兒有益
對於新生兒來說,擁抱不僅僅是舒適的姿勢,更是安全感的來源。寶寶從媽媽的子宮來到外界,會經歷一段“適應期”,這個時候,他最需要的就是熟悉的溫暖和親密感。頻繁地抱抱寶寶,可以説明他快速建立安全感,減輕分離焦慮。研究表明,抱抱還能幫助寶寶穩定心率和呼吸,甚至促進神經系統的發展。
在寶寶的前三個月,抱抱不僅有助於安撫情緒,還能促進寶寶的身心健康發展。通過父母的擁抱,寶寶會感受到溫暖和關愛,這對於他未來的情感發展非常重要。
2. “抱太多”真的會“慣壞”寶寶嗎?
不少家長擔心,寶寶抱多了會“慣壞”,總想著讓孩子多躺著才不會養成依賴。其實,0-3個月的新生兒並沒有形成複雜的心理認知,所謂的“慣壞”更像是父母的誤解。這個階段的寶寶需要通過身體接觸和父母的回應來感知安全感。
在前三個月,寶寶的需求通常是本能的,比如餓了、困了或者需要安全感。抱抱並不會讓孩子變得依賴或“難帶”,反而會説明他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形成良好的情感基礎。因此,父母無需過於擔心抱多了會產生負面影響。
3. “多躺著”對身體發育有益,適度活動有助於肌肉發展
雖然抱抱對新生兒非常有益,但也不能忽視讓寶寶多躺著的重要性。適當的躺著和自由活動,對寶寶的身體發育至關重要。特別是在醒著的時候,讓寶寶多躺著(比如在嬰兒床、遊戲墊等安全的環境中)有助於他鍛煉肌肉力量,逐漸掌握翻身、抓握等基本動作。這也是寶寶鍛煉四肢協調性和發展運動技能的初期階段。
爆款提醒: 在讓寶寶躺著時,父母可以嘗試讓他多俯臥,這種姿勢能增強寶寶的頸部、背部和肩部肌肉,對未來的爬行和走路有直接説明。每次俯卧時間可以從幾分鐘開始,隨著寶寶的發育逐漸增加時間。
既然抱抱和躺著各有好處,家長們應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平衡呢?以下幾點建議能説明父母更好地掌握節奏:
新生兒的需求會通過哭鬧、身體姿態等表現出來。如果寶寶感覺不安,可以多抱抱給予安慰;如果寶寶狀態穩定,醒著時可以適當讓他躺著,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可以將寶寶的日常護理分為“抱抱時間”和“躺著時間”。比如睡前或餵奶后,可以抱抱寶寶,説明他感受到安全感。而在白天醒著的時候,適當讓寶寶在安全的環境中躺著自由活動,避免長時間處於同一姿勢。
雖然抱抱有很多好處,但家長也要注意避免讓寶寶養成入睡時必須抱著的習慣。可以在他昏昏欲睡時輕輕放下,讓他在床上自行入睡,逐漸培養自主入睡的能力。
通過適當的擁抱,寶寶能獲得安全感和親密感;通過自由活動,寶寶的身體發育也會更加健全。新手爸媽們不必過於焦慮,只要根據寶寶的狀態靈活調整,就能給予他最好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