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句犀利的話:給你500萬,你可能過得還不如從前。
試想一下,有的人拿到錢以後,可能會去盲目投資,最終敗光家產;也有可能會肆意揮霍,最終沉淪在慾望的深淵中,毀掉原本平靜的生活。
人根本不能駕馭得了認知以外的錢,即便憑運氣發財了,這些錢也遲早會從認知漏洞里溜走。
唯有在認知上,搞懂賺錢的底層邏輯,你才能留住財富。
01
先顧他人,後想自己
有一位生產塑膠的企業家,他的經營方式一度被人嘲笑為傻子做法。
國際石油危機時,用來生產塑膠的原油價格狂飆,眾多塑膠企業的產品也跟著一起漲價。
這位企業家卻決定原價出售產品,不惜降低利潤。
別人很難理解,他說:“我把利潤留給客戶,讓他去擴大設備,如此一來客戶的需求量將會更大,訂單不就更多了?”
正是因為他一直秉持著讓利於人的思想,後來終成為行業的龍頭。
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就藏在他的心胸裡。
如果一個人只關注自己的利益,那麼他的路會越走越窄。
利益面前,多分一點給他人,路才能越走越寬。
有個作家曾詢問一位潦倒的年輕人:
“假如你僅有3天時間可以開採一座金礦,你會如何做?”
年輕人表示他會夜以繼日地進行挖掘工作,以求獲取更多黃金。
作家搖了搖頭說道:
“倘若我是你,我會邀請更多的人來挖掘金礦。
這樣,我哪怕只從中收取5%作為提成,所獲得的傭金也會遠遠超過我獨自淘金的收益。”
與人相處,極致的利他,往往才是最好的利己。
拆別人的台,你就是擋自己的路;給別人搭台,你就能得到很多條道。
利可共,而不可獨。
讓利於人,就是把長遠的利益分給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人喜歡和只佔便宜的人相處,也沒人喜歡與太愛計較得失的人共事。
02
積極破圈,向上連結
一位暢銷書作家曾問一名演講大師:
“我們都很有名,為什麼我的收入只有100萬美元,你卻有1000萬美元?”
演講大師笑著回答:“因為你每天跟百萬富翁在一起,而我每天跟千萬富翁在一起。”
一個人的財富上限,取決於他所在的環境。
如果長期待在低水平的環境里,成長就會遇到瓶頸,阻礙個人的發展,很難賺到更多的錢。
唯有主動走出眼前的環境,才能遇見更多貴人和機會,財富才能突破限制繼續增長。
同學小李現在是一名部門主管,每天都在和同事討論行業前沿資訊,一起看大拿講座,不過其實他以前不是這樣。
他以前只就職於一家小公司,每天工作都渾渾噩噩的。下班後就跟同事一起吃喝玩樂,或者在家追劇。
看似瀟灑舒坦,人生卻好像被暫停了,沒有絲毫進步。
他很慶幸來到了現在就職的公司,因為周圍人的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不斷進取,成為現在的自己。
只有站上未曾涉足的高地,你才能看到更遠的路。
與優秀的人同台競技,也許你的認知會被顛覆,成績會被碾壓。
但是,這些差距最終都會成為你持續進階的動力。
與他們交流,即便是不經意間提供的機會,也會讓你的生命增值,直到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清華廚師張立勇,如果不是及時抓住親戚給的在清華當廚師的機會,估計他還是一個小廠工。
當初他打工時,看到廠里的翻譯和外賓交談甚歡,萌生了想學英語,擺脫現狀的想法。
後來親戚介紹他去清華,他積極融入清華的學習氛圍里去學英語,過了英語四六級、託福。
最後還自己創業開公司,實現了階層的跨越。
他一步步完成了人生的逆襲。
高品質的環境,是你通往財富、成功的門票。
唯有和牛人、能人待一起,借助優質的能量,你才能改寫自己的命運,收穫富足的人生。
03
目光放長,注重大局
作家劉潤說:錢的背後,是格局。
通常情況下,一個人不能賺到很多錢,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沒有格局。
堂妹很後悔在工作方向上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
她原本是單位里數一數二的陶藝培訓師,但是後來在公司里的影響力越來越弱。
之前公司組織一批員工去培訓進修,但需要部分自費。
堂妹覺得出去進修不僅耽誤時間,那幾天沒有工資不說還要花錢,著實劃不來。與其進修,不如多接幾單活。
她為自己的決定沾沾自喜,但很快就被現實澆了冷水。
進修回來的同事不僅手藝精進了,陶藝作品也更具有藝術感了。同事一時間成為公司的“招牌”。
同事有多風光,堂妹就有多悔恨。
眼光困於當下,囿於蠅頭小利,只會喪失更多的機會和財富。
很多時候,變富不是因為命運,是因為你自己打破了眼光的局限。
唯有視野寬闊,才能看到視線之外的風景;眼光放長,才能開發出更多的財源。
有位英語博主,她經歷過裁員,丟了飯碗。
就在其他同樣被裁的同事紛紛返鄉,另謀出路時,她卻瞄上了直播這個新行業。
在她看來,線下教課和線上直播沒什麼區別。
雖然很多人勸她,別搞這種收入不穩定的事,但她深思熟慮想了好久,還是打算繼續做。
研究了許多英語大V的視頻后,她總結出那些人的講課方法、風格。
再結合自己平時的教課習慣、語言風格,她一點點打造出風格鮮明的教學方式。
她憑藉自己極高的親和力、過硬的專業素質,漲粉很快。
如今她已經成為粉絲快千萬的教育博主。
賺錢拼的不是努力程度,是對事情的理解和洞察能力。
眼光放長遠一點,抓住賺錢的風口,你才能收穫財富。
戒掉心窮,視野不斷擴大,你才能贏得更多。
04
有這麼一個比喻:
你的工作能力就相當於你銀行卡上的後位數,而眼界、認知、胸懷則是前位數。
想要賺錢,就要把自己的認知水準拔高。
人這一輩子,小錢靠運氣,大錢靠認知。
你賺的每一分錢,都是認知水平的變現。
唯有洞察財富的本質,你才能突破資產的極限,實現經濟自由。
作者:朝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