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掉眼中的“尺”,解脫自己的心
更新于:2025-03-26 13:41:33

有這樣一句話:“你眼中的你不是你自己,別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自己,你眼中的別人才是你自己。”

我們思維自帶局限性,很多自以為公允的評價,其實只是片面的觀點。

可我們卻把這單一的判斷,當成了衡量世界的尺規。

卻不知道,給多姿世界,套上統一濾鏡,用統一標準衡量他人,才是生活過得擰巴的原因。

01

萬事皆評判,活在狹隘里

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投射”:指個體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態度、願望、情緒等個性特徵投射到外界事物或他人身上。

進而以“自我”的標準,將事物簡單劃分,以便讓其符合“自我”的評價。

然而,凡事以我為主的評判,不僅容易脫離事物本質,更容易給對方貼標籤。

看過一個故事。

一對夫婦對面搬來一戶新鄰居。

一天早上,妻子看到新鄰居在洗衣服,便對丈夫道:“新來的鄰居衣服洗不乾淨,每次她晾的衣服都有污漬,她應該學學洗衣服的技巧。”

又過了段時間,再次看到鄰居不乾淨的衣服,這位妻子又說:“都過了那麼久,她的衣服還是洗不乾淨,她應該換好一點的洗衣粉。”

直到一個月後的某一天,妻子突然發現鄰居洗的衣服不僅整潔還異常乾淨,便對丈夫說:“快看!鄰居終於學會洗衣服了。”

丈夫看了一眼,淡淡地回了句:“不是她洗衣技術有長進,只是今天我擦了一下咱們家的玻璃。”

有時,評判就像沒有擦乾淨的玻璃,看似是他人的問題,實則是自己的視角沾有灰塵。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當評判家。

學習不好,是因為不努力;賺不到錢,是因為懶惰不奮進;愛生氣,是因為不會情緒管理。

簡單粗暴的歸因,看似合乎情理,實則是自帶偏見性的評判。

拿著管子看世界,容易以偏概全地下結論。

拋開評判心,保持開放,見不同,容差異,才能體驗世界的豐富性。

02

出口皆評論,言語傷人心

網上曾有人提問:“與什麼人相處最影響心情?”

一高讚的回答道出核心:“開口高姿態,出口皆評語。”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過這樣的人——自己沒多大能力,但只要一聊天,就會自顧自地對他人點評一番。

《非暴力溝通》中提道:“不評論地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易中天在參加《開講了》節目錄製時,一位青年對易中天演講時,雙手插兜的動作提出質疑。

說他雙手插兜是自我保護,並藉此說他交流不真誠。

易中天聽後,解釋說動作只是個人習慣,而且這樣演講相對自然而已。

可青年聽后並未就此甘休。

隨後又批評易中天頻繁參與節目只是為了刷存在感,認為他偏離主業。

易中天再次耐心解釋,說錄製節目都是利用業餘時間,不影響正常教學,也未缺席過任何一節課。

青年聽后仍感不滿,直接指責道:“那你現在是否也處於業餘時間?”

這一次,易中天沒有再耐心解釋,回“懟”道:“我已光榮退休,有何不可?”

不去了解事實,卻對他人妄加評論,本質就是對他人進行精神霸凌。

我們喜歡評論他人,多是想把他人拉入自己的評價體系,用自我已有的敘事邏輯和世界觀強加於他人。

借此幻想他人符合自我的標準,以此來維護內心的秩序。

可越是固執己見,越容易困在自我編造的幻境,虛假且不堪一擊。

人各有異,遇不解之事,內心多一些包容,嘴上少幾句評語。關係融洽了,相處才能更舒心。

03

不懼他人言,活在自洽裡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對即將結婚的小夫妻,男人打算送給女人一枚精美昂貴的鑽石,但是要花費幾萬美金。

女人知曉後,考慮到當前生活的拮据,便對男人說:“與其花大價錢買鑽戒,不如把錢用來改善生活。”

兩人商量后,到一家珠寶店挑選一枚簡單的銀戒即可。

選購時,導購員聽聞兩人是來準備挑選婚戒的,給兩人介紹了很多昂貴的鑽戒,女人都拒絕了,表示想看看簡單款式的戒指。

她看中了一款僅需要130美金的戒指。試戴戒指時,店員不僅沒有給予祝福,反而嘲諷道:“簡直不敢相信,現在還有男人會用這麼便宜的戒指來結婚,你這婚結得未免也太悲哀了。”

面對店員的嘲諷,女人只是禮貌微笑地回了句:“結婚並不一定需要上萬的鑽戒和興師動眾的儀式。”

可店員聽後不僅沒有停止說教,反而叫來店裡幾個同事,對著女人就是一頓輸出。

女人並未受到店員的影響,最終只買了130美元的戒指。

也許在店員眼中,廉價的戒指象徵著廉價的婚姻,卻不知在女人眼裡,將省下的錢改善生活遠比戒指更為重要。

人都習慣以自我視角臆斷他人想法,評判他人選擇,合理自己猜想。

可千人千面,角度不同,標準各異,看似客觀的評價,本身也會受視角所限。

古人有言:“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

他人眼中的美景,亦可能是讓你我陷入泥濘的陷阱。

生活沒有統一標準,不要把生活的話語權,放在他人的嘴裏。

以自我感受為基,活得自由自洽,就是幸福生活的最好狀態。

眼中帶尺,難以看到事物的全面,放下評判,方見到世界的多樣。

萬物的運行都遵循自己規律,生活的樣式判若雲泥。

不以自我為標準,對他人下定義,交往更暖心。

不被他人之言打亂節奏,自洽更舒心。

人容得下不同,還能堅守本心,手握自洽金鑰,生活必將無所畏懼。

作者:墨錡與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