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必補3大營養素,日常少吃這些食物更健康
更新于:2025-03-26 07:11:07

“民以食為天”,吃飯對人類來說至關重要。為了身體健康,將飲食作為療養的首要手段是非常恰當的。均衡飲食、自然攝入、冷熱酸鹼搭配以及採用適當的烹調方法是健康飲食的主要原則。

然而,現今生活中人們容易在飲食上出現偏差,導致營養不良,因為普遍缺乏平衡的概念。例如,許多人的腸胃疾病可能源於飲食過於精細、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有些人思維單一,日常飲食過於偏食。比如,寒性體質者應多吃溫熱食物,這固然正確。但食物的冷熱只是認識食物的一個角度,還需從營養角度考慮。

健康飲食的第一標準是全面自然。不偏食才能獲得全面的營養,天然食物是最好的營養來源。

1. 纖維素,即粗糧。

腸胃毒素若無法排出,任何問題都無法解決。一旦排便不暢,大腸壁會不斷吸收糞便中的毒素進入血液,進一步毒害人體。特別是消化系統已退化的老年人,更需攝入膳食纖維,如玉米、燕麥、蕎麥、高粱、紅薯、土豆和豆類。混合食用效果更好。

2. 維生素和礦物質,即水果和蔬菜。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成分有助於食物的良好分解和消化。病人胃腸功能差,胃液、膽汁、胰液分泌不足或品質差,不能很好地分解食物。果蔬含有大量消化酶,可以彌補胃腸功能的不足。維生素和礦物質是細胞代謝的促進劑,而老年人代謝異常正是由於這些功能性營養素的缺乏。有了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能迅速更新、修復細胞,使身體機能得以加強。

3. 蛋白質。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且不能儲存在體內,必須每天補充,因此選擇優質蛋白質尤為重要。優質蛋白質主要來源於肉、蛋和牛奶,其次是豆類。

日常飲食中,以下幾種食物最好少吃:

1. 不要吃太多鹽

首先,吃太多鹽會讓人經常感到口渴,為了止渴需要補水,從而給心腎帶來壓力,引發疾病。其次,鹽過多容易引起高血壓,因為鈉的攝入量越高,越容易引起高血壓。

科學研究發現,吃鹽過多不僅影響人體對食物中鈣的吸收,還可能導致骨骼中鈣的流失更多。過量食鹽對女性影響較大,容易引起骨質疏鬆、骨骼萎縮和骨折。

專家建議,成人每日食鹽攝入量應為5-8克,一家三口一個月的食鹽用量不宜超過1斤。為了避免鹽過多,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做飯時少放鹽。有些人口味重,烹飪時常多加鹽。為了減少鹽的攝入,可以逐漸改掉這個習慣,每隔一段時間減少一些鹽量,直到達到正常量。此外,還可以用胡椒、大蒜、雞精等調味品掩蓋菜餚的清淡味道。

吃熏肉時要多次清洗。為了讓肉長時間保存,人們常在肉內外各放一層鹽醃制好再切碎食用。因為熏肉含鹽多,吃前要多次清洗。

不要再吃泡菜。雖然泡菜吃起來方便,但不能多吃。常吃泡菜會使人體吸收過多鹽分,還可能引起胃細胞癌變,誘發胃癌。

2. 不要將蔬菜與生醬油搭配

在醬油生產過程中,大豆、玉米等原料都已煮熟,有人認為醬油是熟食,可以生吃,因此常用醬油拌蔬菜。這種習慣不好,因為醬油生產過程中容易被細菌感染。一旦任何環節出問題,就會大量滋生痢疾、沙門氏菌等微生物,影響健康。

為了避免細菌危害,盡量不要用生醬油拌菜。即使要用醬油拌蔬菜,也要先將醬油加熱,高溫下殺死其中的細菌。

3. 不要吃太多醬油

製作醬油的過程中,大豆會發酵。在發酵過程中,大豆中的一些氨基酸會轉化為酪蛋白。如果吃太多醬油,醬油中的酪蛋白會與唾液中的亞硝酸鹽反應,產生致癌的亞硝酸鹽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