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的焦慮:如何通過工作找回內心的平靜
更新于:2025-03-26 07:03:30

我們都清楚,人不能總是無所事事。如果你同意這一點,那麼你會常常找點事情來填充時間。儘管許多人認為持續的忙碌並非理想狀態,但一旦真的閑下來,卻往往陷入更無聊的境地。有時候,我們做事情並不僅僅是為了做而做,而是給自己一個期待明天的理由。否則,生活就失去了前行的動力。

今天要推薦的電影《很遠很遠》正是描繪了這樣的情境。影片講述了三位感到生活乏味的老人決定改變現狀,選擇移居海外開始新生活。經過一番討論確定了目的地后,他們開始為資金問題發愁。然而幾天后,當他們湊齊了所需資金時,一個意外的情況使他們改變了初衷,轉而去做一件他們認為更有意義的事。

《很遠很遠》這部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探討了當面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選擇時,我們應該關注哪些方面。對於許多人來說,將退休看作是人生享受的起點,這是一種美好的期許。然而,一旦這個目標實現,人們往往會陷入另一種空虛之中,這也正是為何許多人難以忍受閒暇的原因之一。

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與其他群居動物相比,其社會性更為顯著。這是因為人類無法真正脫離社會獨立存在。每個人都與這個世界有著或大或小的聯繫。那些試圖通過某種一勞永逸的方式擺脫這些聯繫的人最終都會感到失望。退休後生活變得無聊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們習慣了的生活方式被徹底打亂,他們失去了前進的目標。

日復一日的工作實際上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內在的動力。有了這種動力,人們才會憧憬假期的美好。但如果真的讓一個人永久休假,他很快就會感到不適。原因在於原有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原有的目標被移除。沒有了目標的人們會感到迷茫,這種迷茫並非原地踏步,而是喪失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老人們之所以感到無聊是因為他們除了飲酒閒聊之外,沒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在這種生活節奏中,他們容易沉迷於瑣碎的小事中,因為他們缺乏可以共同參與的大目標。因此,突發奇想的移民計劃本質上是為他們提供一個新的、可以共同努力的大目標。有了這樣的大目標,他們逐漸恢復了生活的活力,找到了繼續前行的動力。

他們的身體有問題嗎?並沒有。問題在於他們沒有足夠的事情去做,因此將注意力集中在任何可以打破現有生活節奏的小事上。這原本只是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卻逐漸成為了他們的生活常態。幸運的是,移民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新常態,這時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計較小事。

然而在真正執行移民計劃的時候,這些人又猶豫不決。原因並非如他們所言,是想要給年輕人一個追夢的機會而放棄自己的“追夢機會”。這不過是一個藉口。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本身並不想離開自己的國家,而是想找些事情來做,找一個讓自己重新活躍起來的理由,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整日無所事事。

這種情況不僅限於老年人,每個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都可能面臨這樣的困境。我們每天都在渴望休息,但如果讓一個人不停地休息,他很快會覺得生活乏味、毫無意義。這種生活節奏的改變會讓人感到無所適從。這正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問題所在。當你身處繁忙之中時,你希望成為一個旁觀者;而當你成為旁觀者時,你又會感到不知所措,因為你已經適應了一種生活節奏,無法安心地做回自己。

只有當一個人能夠心安理得地做自己的時候,社會才能提供更多的選擇。在當前社會中,不僅是老人,每一個深度參與者都會有同感。我們沒有辦法讓自己真正休息,因為社會的節奏已經讓我們變成了社會的零部件而非完整的個體。當社會將人異化後,人的本性就會逐漸迷失。不僅是老人害怕閑著,即使是每天感覺疲憊的年輕人也會在看到別人忙碌而自己無所事事時感到緊張。即便你不想上班,也不敢完全放鬆,因為即使你不動,社會的洪流也會推著你前進。所以,找點事情做成了我們的本能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