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個准媽媽來說,孕育寶寶絕對是一個辛苦而漫長的過程。
從懷孕到分娩,身體各部位都會發生很多變化,孕媽媽也會遭遇各種難以預料的“劫難”,如:腰背疼痛、噁心嘔吐、恥骨疼痛、尿頻尿急等等。
其中,孕晚期經常會出現的坐骨神經痛,更是讓準媽媽們備受煎熬、叫苦不迭。
孕婦坐骨神經痛突然跪地,像被閃電劈中!
近日,網路上的一個視頻引起了准媽媽們的廣泛關注:女子日常分享孕期生活,正常行走時突然坐骨神經痛,瞬間跪倒在地,丈夫看到後趕忙過來攙扶,幸好准媽媽和胎兒都無大礙。
事後,這位準媽媽回憶當時的感覺,說:就像被閃電劈中一樣。
在感慨這一幕好兇險的同時,很多準媽媽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什麼是坐骨神經痛?”
“為什麼孕期會出現這個情況?”
“我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
……
今天,就從專業的角度為大家分析一下,孕期坐骨神經痛到底是怎麼回事。
坐骨神經痛是什麼?
坐骨神經痛(Sciatica)並不是特定的某種疾病,而是神經壓迫所致的一種陣痛或持續性疼痛。據統計,40%左右的人群有坐骨神經痛,且多發於40~60歲人群,女性概率高於男性。
在臨床上,坐骨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孕期坐骨神經痛屬於繼發類型,常出現在妊娠中、後期,其疼痛部位多在腰部、臀部,並向股后、大腿及小腿后外側放射,多有酸、麻、脹的感覺,休息可減輕,通常單側多於雙側。孕媽媽如果出現坐骨神經痛,嚴重的可能會無法行走,還可能影響胎兒的生長髮育、增加早產和寶寶體重過低的風險,還可能增加孕媽焦慮和抑鬱的概率。
孕期坐骨神經痛為何如此高發?
對於普通人來說,患坐骨神經痛的比例其實並不算特別高,但為什麼這份痛苦更鍾情於孕晚期的媽媽們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懷孕中後期胎兒發育較快,腰椎負擔逐漸加重,增大的子宮使坐骨神經壓迫加重,從而使臀部、背部以及大腿部位出現疼痛的癥狀。
妊娠中晚期,孕婦的身體會釋放出一種恥骨鬆弛激素,該激素會使骨盆以及相關的關節和韌帶放鬆,無形中會使孕婦腰部穩定性減弱,從而讓臀部的疼痛感增加。
如果孕婦本身存在腰肌勞損或扭傷病史,發生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的幾率非常高,且一旦發生坐骨神經痛,疼痛往往呈現持續性,嚴重的還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建議立即就醫。
孕期坐骨神經的止痛密碼!總有一款適合你
我們都知道,為了孕寶寶的健康著想,懷孕期間是不能隨便使用藥物的。孕期如果出現輕度的坐骨神經痛,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緩解:
局部熱敷:當疼痛發生時,嘗試用熱毛巾、紗布或熱水袋熱敷半小時, 可減輕疼痛感。
多用下蹲姿勢:日常搬挪物品時,最好不要彎腰,可採用下蹲姿勢,挺直後背,並讓物品盡量靠近身體。
調整睡姿:首選硬板床休息,平時最好採用側臥位睡眠,可減輕增大的子宮對坐骨神經及其周圍組織的壓迫。起床時要慢慢來,動作幅度不宜過大,以免扭傷腰部。
避免久坐或久站:不要坐或站立太久,工作約1小時要休息10分鐘起來活動活動,站立時盡量保持骨盆中立位;坐的時候可將椅子調到舒服的高度並在腰背部或頸後放置舒服的靠墊,
以減輕腰酸背痛的不適。
使用托腹帶:使用托腹帶可分散增大的子宮對坐骨神經及其周圍組織的壓迫,以減輕疼痛的發生。
適當運動:定期參加孕婦學校的孕期瑜伽課程,舒展腿部、臀部和髖關節的肌肉,以減少坐骨神經的壓力。
孕期這幾類疼痛也不容忽視
懷孕後,孕媽媽的身體會發生一系列變化,也許大家對體重增加、孕吐等早就做好了思想準備,但需要注意的是,還有幾種疼痛,也常常會悄無聲息地找到你。
恥骨聯合疼痛
由於胎兒日益增大,孕媽媽的恥骨間隙較未孕時會增寬,如果發生恥骨聯合分離,孕媽媽會感到恥骨莫名其妙的疼痛,有牽拉感覺,在上樓梯時,痛感就更加明顯。如果是大幅度的恥骨錯縫,在分離嚴重時還會導致韌帶拉傷、水腫,造成行走困難等,此時必須臥床休息。
預防辦法:從孕前就加強體育鍛煉,經常進行適當的伸展大腿運動,增強肌肉與韌帶的張力和耐受力。
腰酸背痛
到了懷孕中後期,頸椎和肩胛骨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孕媽媽經常會感到脖子發緊和肩胛骨處疼痛,尤其是當長期坐著看電視或聊天時,這種疼痛會更明顯。
預防辦法:在整個孕期,都應注意站姿、坐姿,避免過度勞累,孕晚期綁托腹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手腕關節疼痛
在孕中、晚期,有些孕媽會感到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前半截出現陣發性疼痛、麻木,有針刺或燒灼的感覺,有時還會從手腕到肩膀都很疼痛。這是由於孕婦全身水腫,腕部積存大量體液,導致腕管內壓力增加,同時腕部筋膜、肌腱及結締組織也發生了變化,使腕管的軟組織變緊,這些都會導致手部麻木。
預防辦法:可能孕媽媽兩隻手都會出現這種癥狀,無需特殊處理,通常生完寶寶後就會逐漸消失。
一般情況下,不光是坐骨神經痛,大部分被各種突發性疼痛所困擾的孕媽媽在一朝分娩后都會發現,痛感竟然隨著寶寶的降生自動消失了!真的是很神奇,所以無需特別擔憂。而對於持續的、無法緩解的痛感,建議孕媽媽及時到醫院就診,尋求專業醫生的説明,才能讓自己和寶寶都安枕無憂地度過這個漫長孕期。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