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錢江晚報
號稱是釣到的,專家稱可能有害
路邊的野鱉
請你不要吃
東沙湖釣上的珍珠鱉 |
本報訊 “真大,帶回去燉湯剛好!”3月20日下午2時,在杭州東沙湖公共垂釣區,吳先生釣上來一隻特別大的“野生甲魚”。
看到這隻比普通甲魚大一圈的傢伙,正在巡邏的保安老陳很是警覺,讓對方不要帶走。
兩人起了爭執,報了警。
錢塘公安分局河庄派出所輔警胡佳偉火速趕到現場,給“野生甲魚”拍了照片,發給野生動物管理部門。
“甲魚”體長約40釐米,背甲密佈細小凸起,形似珍珠,與本土甲魚明顯不同。專家回復來了:“像是珍珠鱉,外來物種,不能隨意放生。”
珍珠鱉在水中生長快、性情兇猛,基本沒有天敵,且繁殖能力極強,一年可產卵四五次,總產卵量可達到100餘枚。若它在東沙湖紮根,本土魚蝦將受禍害。
珍珠鱉肉少殼厚,不適合食用。專家還提醒吳先生,珍珠鱉體內可能富集重金屬污染物,食用會危害健康。
吳先生聽了,驚出一身冷汗。
最終,珍珠鱉被專家裝入隔離箱,送往野生動物管理局進行無害化處理。
警方調查發現,這隻珍珠鱉很可能是被人以“祈福放生”之名投入湖中。警方提醒:放生應當選擇適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當地物種,避免對生態系統造成危害,否則將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本報記者 陳蕾 通訊員 劉煒桐 錢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