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漁業精深加工!全國首個金蝶膠溯源基地揭牌
更新于:2025-03-26 06:01:31

全國首個金蝶膠溯源基地在廣州市番禺區海鷗島名優水產養殖試驗基地正式揭牌。活動現場,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與廣東官棧營養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全球魚種—魚膠數據平臺同步啟動。這一創新實踐標誌著我國魚膠產業邁入全鏈條標準化、數位化發展的新階段,為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科技動能。

災難性的痛點:從“粗放養殖”到“高值加工”

魚膠(花膠)作為傳統滋補品,市場規模已突破百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增長至500億元。但在消費市場火熱的同時,行業長期以來也面臨著原料溯源難、加工標準不統一等痛點。

為解決這些問題,3月24日,官棧公司聯合華南師範大學番禺水產研究院,打造全國首個金蝶膠溯源基地。官棧公司董事長張宇表示,基地將構建“從魚種到魚膠”的全鏈條溯源體系,通過智慧化養殖示範平臺優化魚種品質,並聯合科研機構攻克精深加工技術難題。

活動現場,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向官棧公司頒發了行業首個“金蝶花膠(乾魚鰾)”產品認證證書,為魚膠質量規範樹立標杆。廣檢集團負責人李秀英表示,該認證技術規範將引導行業建立統一標準,提升消費者信任度。

數據築基:打造全球首個魚膠溯源平臺

當天同步啟動的全球魚種—魚膠數據平台成為焦點。該平臺整合全球魚種生物學特徵、加工工藝及品質數據,建立可視化溯源體系,消費者可一鍵查詢魚膠來源,破解“一膠多名”的行業亂象。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魚膠高品質追溯服務平台負責人郭雪表示,平臺將推動行業標準統一,為政府監管、企業生產和消費者教育提供科學依據。

華南師範大學番禺水產研究院基地主任苗玉濤博士介紹,基地已搭建智慧漁業平臺,通過水質監測、精準投喂、病害預警等數字化技術,實現養殖全程可控。“未來將聯合官棧開發更多高附加值魚種,推動‘養殖—加工—消費’全產業鏈協同。”苗玉濤表示。

高位引領:為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廣州方案”

隨著數據平臺與溯源基地的落地,廣州將進一步深化漁業“三產融合”。廣州市農業農村局漁業處副處長林浩指出,通過“高校研發+企業轉化+政府賦能”模式,不僅是番禺區深耕現代漁業的創新突破,更是廣州立足新發展格局、開闢海洋經濟“新賽道”的生動實踐。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吳燕燕指出,魚膠產業的高值化利用可顯著提升大宗魚種經濟效益,為漁民增收、漁業增效提供新路徑。“一片小花膠撬動百億級產業”的願景,正是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官棧公司透露,下一步希望通過水產高值化利用的研究,推動水產行業往智能化養殖、水產精深加工等方向發展,實現更高效、更可持續的產業模式。希望通過這次合作,在政府、科研機構、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推動廣州成為全國水產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的標杆城市。

南方+記者 王越瑩

【作者】 王越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