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嚴藝文 通訊員 覃思怡 張家敏
圖/通訊員提供
近日,芳白城際鐵路人和站—人和至機場東區間盾構井(以下簡稱“人盾區間”)左線順利貫通,這是芳白城際鐵路首個雙線貫通的盾構區間。
“對症下藥”攻克多重施工風險
人盾區間長約1800米,區間需穿越高速公路、既有運營地鐵線路,沉降控制要求高。盾構掘進過程中,隧道斷面上部為砂層、下部為岩層,且地層含泥量高,盾構機易發生螺旋機噴涌、刀盤結泥餅、盾構姿態上漂等問題,大大增加了盾構掘進的難度。
為應對這些挑戰,廣州地鐵聯合中國建築芳白城際總包部、中建三局等參建單位採用串聯雙螺旋式土壓平衡盾構機作業。盾構機針對砂層侵入風險進行防噴湧設計,刀盤刀具採用“滾刮分離”佈局,並配備刀具旋轉及溫度監測功能,極大降低了螺旋機噴涌、地層易結泥餅的風險。同時,盾構掘進過程中合理選擇土壓掘進與氣壓輔助掘進模式,優化渣土改良方案,有效應對多重施工風險。
“精準施策”確保盾構施工安全
人盾區間隧道與既有運營的地鐵三號線凈距離僅4米,建設者們針對性地制定了下穿及保護專項方案,並多次組織專家論證會研討優化。在下穿之前,建設者們對下穿區域進行重點勘察,逐一調查影響範圍內的管線及勘察孔,並設置150米試驗段,以便掌握各項盾構施工參數,合理安排各項工序和應急注漿措施,根據盾構掘進狀態調整後續施工方案。下穿期間,建設者們與既有線運營部門、屬地部門協同合作,嚴格執行地面人員24小時巡視值守制度,加密監測、動態反饋,確保盾構下穿安全可控。
此外,盾構接收端與既有運營地鐵線凈距僅29米,盾構出洞時因地層與外部存在壓力差,涌水涌砂風險極大。為保障接收安全,建設者們經過反覆論證,最終決定採用鋼套筒接收方式,該技術通過在盾構接收端安裝一個巨大的鋼製套筒,形成一個密閉的空間,有效平衡地層壓力,防止涌水涌砂的發生。同時,鋼套筒還能為盾構機提供穩定的支撐,確保其平穩出洞。
截至目前,芳白城際鐵路(芳村—白雲機場北)土建工程累計完成41%。10座車站中,1座已封頂,9座進行土建施工;10個區間中,8個進行土建施工,其餘2個開展施工前準備工作;出入段線Ⅱ線、Ⅲ線、Ⅳ線進行土建施工。
(注:車站名稱僅為工程暫定名稱,標準站名應以市政府批准公佈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