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楠“白銀情書”個展於金陵美術館藝術空間啟幕:以金屬淬鍊生命的熱忱與哲思
更新于:2025-03-26 02:54:50

2025年3月21日,南京工程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工藝美術系系主任、副教授、當代金屬藝術家張楠楠的個人展覽《白銀情書》在南京市金陵美術館藝術空間正式拉開帷幕。這場展覽以金屬為媒介,呈現了藝術家對生命本質、情感敘事與哲學思考的深刻探索,吸引了眾多藝術界專家、學者及愛好者到場觀摩,引發廣泛共鳴。

張楠楠的創作生涯始於對細微情感的捕捉,正如她所言:“初時創作是從一些蛛絲馬跡的情愫開始的。愛一個人,愛一個場景,愛所有美好……這些情感在某一刻自然凝結為靈感。”她的作品風格兼具感性的奔湧與理性的克制,形成獨特的“理性邊界”——感性如浪潮般翻湧,最終撞擊於“冷靜理智的岩壁”,迸發出虛實交織的藝術鏡像1。這種特質在展覽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從《愛情三部曲》系列胸針中細膩的情感符號,到《Organ Love》器官主題項鍊對生命機能的詩意詮釋,再到《王-醒獅》戒指將傳統玉雕與金屬工藝結合的創新表達,每一件作品都如她所述,是“將經歷淬煉為星火,還原其應有形態”的產物。

展覽中,張楠楠近年轉向對生命本質的叩問尤為引人注目。《碳基遺存》系列以銀、油畫布面與珍珠為材料,將考古學與宗教哲學的抽象思考轉化為具象形態;《冷山》戒指則通過白水晶與鈦金屬的碰撞,隱喻物質與精神的冷熱辯證。正如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劉偉冬評價:“她的創作是金屬與觀念、情感撞擊的火花,既閃耀傳統元素的光芒,又彰顯現代創新的奇思與張力。”這種張力源於她對工藝的極致追求——從2015年系統學習金屬工藝,到赴法國、日本進修琺瑯與漆藝,她將跨文化視野融入創作,使作品兼具國際語言與東方哲思。

作為教育者,張楠楠亦致力於工藝美術的傳承。她曾帶領學生深入首飾工坊實踐,強調“工匠精神”與“藝術感知”的結合。這種理念與她的藝術實踐一脈相承:展覽中《逍遙遊》系列胸針以銀與琺瑯演繹莊子寓言,既是對傳統技法的致敬,亦是對自由精神的當代詮釋。“把冷的介質加熱後,又冷下去,去表達熱忱。”張楠楠用這句話概括了她與金屬的緣分,也隱喻了她對藝術與生命的理解——在理性與感性的淬鍊中,抵達真實、自由與平靜的終極追求。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4日,為觀眾開啟一場關於金屬、溫度與存在本質的思辨之旅。

校對 石偉

城記 | 倫敦老建築
城記 | 倫敦老建築
2025-04-06 0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