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金昌日報
“腦比天恢巨集”
——《腦科學的故事》序
“腦比天恢巨集,若將兩相較,腦中有天空,君亦在其中。”
——迪金森
什麼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什麼系統總共還不到三斤重、裡面的“元件”數卻和銀河系裡面星星的數目一樣多?什麼系統雖然只有半個排球那麼大,但是裡面所有的連線如果一根接一根連在一起的話可繞地球兩圈?什麼系統的耗能只有一個冰箱中的燈泡那麼多,但是如果要讓當今最先進的超級電腦完成其類似功能卻需要整個水電站產生的電能,還不能完成其所有功能?什麼系統對來自外界的輸入不光抽取其特徵,還要對其加以重新組織、分門別類並賦予意義?什麼東西知道自己的存在,還有喜怒哀樂?如此等等。這些問題中的每一個聽上去都是如此奇特和匪夷所思,然而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指向同一個物體——人腦。
在生物界中按腦和體重之比來說,人的腦體比要比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其他靈長類動物高三倍。人的腦重占整個體重的2%,但是在休息狀態,腦所消耗的能量要佔到整個身體總消耗的20%。我們人之所以為人,主要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一個腦。人腦使我們區別於所有其他生物,人腦使我們成為萬物之靈。腦使我們有記憶、有思想、有感情、有目的、有意識,腦使我們能夠預見未來、發明創造。移植了其他器官,一個人還可以是他自己,但是如果移植了別人的腦,那麼就變成了別人。
人類已能夠打破原子,可以上天攬月,甚至發送航太器飛出太陽系,還能夠測定自身的基因序列。然而,對於我們的腦是怎樣工作的,我們怎樣“看”、怎樣“聽”、怎樣“想”、怎樣“行動”,怎樣有喜怒哀樂,等等這些問題,儘管有些我們已經有了不少線索,但是不知道的比知道的還要多得多。特別是我們怎麼會有主觀體驗,我所“看到”的“紅”色和你所“看到”的“紅”色是一樣的嗎?我們怎麼會有意識?我們怎麼知道自我?如此等等,這些都依然是難解的謎題。這些問題儘管很難,但是由於其重要性和挑戰性,“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正在成為科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
要真正發展腦科學,就要讓社會各界瞭解腦科學,支援腦科學,要使一批有志青年對腦科學感興趣,決心獻身腦科學。那麼,一本兼具科學性、前沿性、可讀性和趣味性的科普作品或許可在這方面起點作用。本書就是為此所作的一個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