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第一條鐵路迎來首次集中“大手術”
更新于:2025-03-26 04:38:59

這是一場爭分奪秒與時間的賽跑,每天只作業180分鐘,要持續40天;

這是一次協同合作的集中維修,多個部門、多項工種,參與人數超過上百人;

這也是一項嚴峻的考驗和驗收,不僅要修得快、還要修得好,更要有將發現的問題當天及時處理的本領和技能……

這就是我省首條鐵路——蘭青鐵路青海段首次迎來的集中“大手術”。眼下,這場集中維修施工“大會戰”正持續在河湟谷地推進,為蘭青鐵路的安全暢通築牢根基。

首次“大手術”怎麼做?

也許你不知道,青海的首條鐵路是1958年開工建設、1959年通車的。因為是連接甘肅省蘭州市和青海省西寧市之間的鐵路所以被稱為蘭青鐵路,蘭青鐵路全長216公里,它既是我國首條通往青藏高原的鐵路,也是西北鐵路網中的重要樞紐線路之一,開通的66年來,對促進青海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由於列車密度大,線路設備磨損快,對這條鐵路的集中維修勢在必行。

為什麼非要集中維修施工?維修施工的內容又包含什麼呢?

“鐵路運行66年來,我們也曾對它進行過多次維修施工,但像這次集中且大規模的還是第一次。這就好比是修路,地下管網要改造需要封路一段時間、電力設施需要更換又需要封路一段時間,不僅工作重複且效率不高,但如果集中封路一段時間,把所有需要維修的一併修理好,工作時間和效率就會雙倍提升,此次集中維修就是這個道理。在有限的時間內,鐵路部門電務、供電、車輛、房建、工務等多部門同時作業,再加上各種機械設備的加入,一定會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和施工品質。”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

記者瞭解到,此次集中維修施工將從3月16日開始至4月28日結束,施工的範圍包括蘭青鐵路水車灣至西寧西115.956公里站內正線、岔間線、區間線。內容包含為鐵路道岔清篩、更換鋼軌,施工的同時還要統籌兼顧電務、供電、車輛等其他施工。為了確保集中維修施工安全有序推進,青藏集團公司科學制定“一天窗一方案”,重點從職責分工、現場指揮、協同作業、應急處置、質量驗收等方面安全卡控,努力做到運輸生產和施工作業兩不誤。

40個180分鐘施工爭分奪秒

想要在鐵路上施工難度是極大的,因為每天、每個時間點都會有火車從鐵軌上經過,如何既不影響火車正常運行又能確保維修按期完成?這就需要利用鐵路的“天窗”點,鐵路管理部門會專門預留一段不安排列車運行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維修施工可確保鐵路設施的安全和穩定運行。此次蘭青鐵路集中維修施工的“天窗”點是淩晨0點至3點,40天、每天180分鐘,工人們在這40個180分鐘內必須要爭分奪秒完成任務。

3月18日22時,記者來到西寧工務段,寂靜的夜晚這裏的會議室里卻格外地忙碌,在副段長的安排部署下,工作人員紛紛記錄著當天晚上各自的工作任務。隨後,大家出發前往當晚的工作地點——西寧貨站,在經過一番準備后,記者穿上反光背心、帶上探照燈,等候著“天窗”點。

3月19日0點,室外的溫度早已下降至零下。在經過漫長的等待後,“天窗”命令下達,記者跟隨西寧工務段工作人員進入施工區域。

沒有過多的言語,施工人員們迅速到位開始忙碌了起來。不一會兒,焊軌車、長軌運輸車挖掘機、道岔搗固車、快速換軌車等大型養路機械設備依次亮相。

“你看,這是快速換軌車,這可是它第一次展露真容呢!”在施工人員的指引下,記者看到了它工作的全過程。只見工人們使用切割機,迅速將兩端鋼軌分離,快速換軌車隨即跟進用夾軌鉗將舊鋼軌穩穩夾住提起,輕輕放到道床外側,再將事先準備好的新鋼軌夾起放入軌槽,鋼軌去舊換新無縫銜接。新軌完全對位後,氣壓焊軌作業也迅速展開,焊接結束后新舊鋼軌嚴絲合縫連結在一起。線路上燈火通明機械轟鳴,工作人員按照各自分工密切配合、緊密聯控,短短30分鐘,1公里鋼軌更換作業便順利完成。

蘭青鐵路地處進藏入疆的咽喉區段,客貨運輸生產十分繁忙,存在線路站場環境複雜、夜間施工條件不良等問題。快速換軌車的運用,實現了從傳統人拉肩扛換軌到機械換軌的轉變,在有效節約人力、大幅壓縮換軌作業時間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換軌作業品質。

3月19日2點55分,當迅速撤離的指令發出后,施工人員有序撤出施工點,西寧貨站又恢復了往日的繁忙。(記者 一丁 攝影報導)

【來源:西寧晚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