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3公斤裝”的小龍蝦到手只有1.4公斤、“100只裝”的垃圾袋清點后發現還不到40只……不少人都曾遇到過網購商品“縮水”,但很多消費者不會逐個清點,最終變成“消費者忍了、不良商家賺了”。商家敢“縮水”發貨,一個重要原因是商家違法成本低。整治網購“縮水”不僅事關消費者權益保護,更關係著消費環境建設,必須得較真兒。一方面,電商平臺要利用技術手段加強審查力度,把商家信用和店鋪流量掛上鉤,讓“靠缺斤少兩賺錢”的商家無處遁形;另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線上精準監測,線下全面巡查,對不法經營活動施以重拳。還要健全消費爭議多元化解機制,讓消費者的意見能夠更加快速便捷觸達商家和監管部門,讓維權更便利。(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時 鋒)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