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甄嬛到死不知,皇上為什麼給甄遠道機會,甄遠道卻不認錯
更新于:2025-03-26 04:17:59

圖片來源於網路

以前看《甄嬛傳》的時候,一直覺得甄遠道太倔強了,皇上明明看著甄嬛的份上給了他三天時間認錯,但他就是不認,害得甄家滿門被流放,還讓甄嬛在後宮獨木難支,落得廢妃出宮的下場。

直到重刷時看到皇上說不賜死祺嬪,蘇培盛卻直接讓人明目張膽地把祺嬪打死,皇上卻一言不發的時候,才明白,原來皇上讓甄遠道認錯的事兒另有貓膩。

當初滴血驗親局之後,甄嬛就著手開始扳倒瓜爾佳氏一族,鄂敏在鬥倒甄遠道之後也確實飄了不少,做了許多觸碰皇上底線的事兒,讓皇上忍無可忍。

再加上祺嬪在後宮污蔑龍鳳胎血脈存疑,讓皇上顏面盡失,還連累沈眉莊血崩而死,多番對立的勢力出手,瓜爾佳氏一族都被判滿門抄斬。

皇上之所以說留下祺嬪一命,並不是他的本意,滴血驗親一事關乎皇家顏面,皇上不可能讓別人知道,所以在其他大臣知道的對外公佈版本中,犯錯的是瓜爾佳鄂敏,與已經進宮的祺嬪並沒有太多關係。

如果皇上把祺嬪一併發落了,在別人看來,實在是太過絕情,同床共枕這麼久的妃子都因母家獲罪被賜死,那其他大臣親戚朋友犯錯,是不是也會被牽連?所以皇上嘴上說留下祺嬪,不過是不想讓別人以為他太過絕情而已。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正好,蘇培盛之前因為對食的事兒被揭發是皇后一黨的詭計,早就對她們心存暗恨了,更別說祺嬪在後宮大肆嘲笑崔槿汐,讓蘇培盛把她記得真真的。

而皇上更是詭計多端,他明知道蘇培盛與祺嬪勢同水火,故意安排蘇培盛去告知祺嬪處理結果,皇上知曉蘇培盛跟在自己時間這麼長,肯定明白自己的意思,加上蘇培盛與祺嬪的仇,不用自己開口,祺嬪也死定了。

而其他人藉此攻訐他的話,他就可以用蘇培盛私自動手為由甩鍋,誰也說不出來什麼。

皇上給甄遠道三天的認錯時間,也是同樣的道理。

經過年羹堯一事,皇上對有功之臣的防備心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前朝里,甄遠道因為在年羹堯一事中立了大功,成為炙手可熱的新貴,後宮中,甄嬛因為扳倒了華妃,更是勢頭無人可擋。

而且甄嬛和甄遠道都有一個共有的問題,一飄起來就容易認不清自己的位置,總是對皇上的決定指手畫腳,暗戳戳地表示皇上應該秉承仁心,這不就是在說皇上手段過於暴戾?

圖片來源於網路

皇上怎麼看都覺得甄氏父女儼然成了年氏二號,再不加以遏制,難免會影響更大。

所以從一開始,他壓根就沒想過原諒甄遠道,而是徹底聽進去了鄂敏的挑撥離間,所以故意讓鄂敏去傳話給甄遠道。

皇上明知道,陷害甄遠道的事兒都是鄂敏幹的,他怎麼可能老老實實去傳話?他要麼見了甄遠道之後閉口不談這個事兒,要麼用春秋筆法把這個事兒的情況給扭曲了一下,所以甄遠道的這個機會,鄂敏壓根就不會給。

其實皇上也讓其他大臣寫了,但是哪怕其他大臣都寫了,皇上還是不滿意,有幾個大臣因此被流放寧古塔,其實寫與不寫都是錯,只要皇帝認定你有不臣之心,你怎麼都躲不過。

因此,看似有機會,實則無機會,再給一次機會給甄遠道,只不過不想讓人罵他刻薄寡恩罷了。

假如日後甄嬛問起來,皇上也能以鄂敏假傳聖旨的藉口把自己撇乾淨,考慮得實在是不能更周全!

看似皇上是玩弄權術的一把好手,可惜世上不止他一個聰明人,真正的聰明人看出來也只是放在心裡不說而已。

人不能沒有權術,但不該濫用權術,不能沒有手腕,但不該濫用手腕,不能沒有城府,但不該濫用城府。

以任用權術為機智的人,早晚會掉進自己挖的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