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喜歡看什麼,那製片方就拍什麼。 因此市場上充斥了大量的仙俠、奇幻、古偶、現言。 當年輕人為了談戀愛搞得驚天動地、山崩地裂時,關注中老年人的感情生活的劇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即便有,也會因為一些切片被單拎出來遭到年輕觀眾的一頓痛批。 今天要聊的這部劇,就是這麼一部踩在年輕觀眾雷點上的劇——
《我的後半生》
這部劇由張國立、佟大為、梅婷等一眾實力派演員連袂出演,是一部都市家庭輕喜劇,改編自著名作家王蒙的小說《奇葩奇葩處處哀》。 它以退休文學教授沈卓然的相親經歷為切入點,撕開了老齡化社會隱藏的情感褶皺。

沈卓然,一位年逾七旬的退休文學教授,在發妻離世後,他的生活彷彿陷入了一片情感的真空。 在老友李的攛掇下,他踏上了充滿戲劇性的相親之旅。

這一路上,他遇到了四位性格迥異的相親物件,跟她們的相處時光,是七旬老漢度過了後半生最大的瘋狂。 第一段,是與護士長連亦憐的相遇。 連亦憐溫柔體貼,廚藝精湛,讓沈卓然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情。 兩人迅速同居,甚至開始計畫婚禮。然而,婚前協定中的“房產過戶”條款,卻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所有的溫情。

第二段追愛,是與女科學家聶娟娟的靈魂碰撞。 聶娟娟知性優雅,與沈卓然在精神上產生了強烈的共振。 他們一起探討量子物理,共讀聶魯達的情詩,演繹著老年知識份子的精神之戀。 然而,癌症復發的殘酷現實,卻讓聶娟娟選擇了不告而別。

第三次,是與工會主任呂原的強勢對決。 呂原是一位退休的女工會主任,丈夫早逝,性格強勢。 她帶著沈卓然跳廣場舞、參加合唱團,她那活力四射的生活態度令人羨慕。 然而,她堅持的“AA制戀愛”和“家務分工協定”,卻讓習慣傳統婚戀模式的沈卓然倍感壓力。

於是才有了第四次談戀愛,而這段更是堪比狗血劇裡的替身情結。 樂水珊是一位年輕女子,容貌酷似沈卓然的亡妻。 她帶著沈卓然體驗年輕人的夜生活,讓這位老人彷彿煥發了第二春。 然而,當沈卓然發現對方實則是一個“情感寄生蟲”時,這場建立在替身情結上的關係瞬間崩塌。

這四次相親,如同四重門,沈卓然在情感的試煉中逐漸明白,老年婚戀並不是年輕人的翻版。 那些關於財產、健康、尊嚴的博弈,實則是老年人對生命掌控權的最後宣示。 他們不想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放棄對愛情的追求,更不想因為世俗的偏見而壓抑自己的情感需求。 沈卓然的相親之路,不僅是他個人的情感探索,更牽動著整個家庭的神經。

兒子沈青,由佟大為飾演,他是一個典型的都市中年男性。 他既要應對職場的壓力,又要調和父親再婚與妹妹反對的矛盾。 當父親帶著相親物件回家時,他強裝笑臉的背後,是對家庭秩序被打破的深深焦慮。 他害怕父親的再婚會破壞原本和諧的家庭氛圍,更擔心新加入的家庭成員會分走父親對他的愛。

兒媳雖然表面上支援公公相親,實則卻在精打細算著家庭利益。 作為小輩,她和大家一樣既渴望長輩能夠幸福,又擔心財產會因此流失。 在兒媳看來,公公的再婚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涉及到家庭的財產分配、未來的生活安排等一系列實際問題。

遠在美國的小女兒,對父親再婚表示激烈反對。 在她看來,父親的再婚是對母親的不忠,是對家庭傳統的背叛。 她無法接受這種改變,更無法忍受父親與其他女人在一起的生活。 子女們的反對、妥協與支援,讓沈家不出意外陷入了雞飛狗跳中。 父母和子女之間,愛情和親情之間,老沈的抉擇開始越發艱難。 《我的後半生》的播出,恰逢國產劇市場陷入“古偶劇審美疲勞”的節點。 玄幻仙俠、甜寵愛情劇的套路化生產,讓觀眾渴望現實題材的回歸。
然而,該劇開播後的平淡反響,卻暴露出中老年劇在市場定位中的深層困境。儘管中老年觀眾日均收視時長高達4.7小時,是電視劇的主要受眾群體,但資本卻長期追逐年輕觀眾。

中老年題材劇在投資、宣發上處於弱勢地位。 《我的後半生》開播時幾乎零宣發,站內資源位被流量劇擠壓,在資本看來,中老年劇缺乏商業價值,無法吸引年輕觀眾的眼球,因此不願意投入過多的資源和精力。 此外,創作思維的固化也是中老年劇面臨的一大困境。 現有的中老年劇多困於“抱怨”“狗血”套路: 婆媳矛盾、遺產爭奪、黃昏戀被汙名化。 這種創作慣性不僅遠離現實,更強化了社會偏見。

當《我的後半生》嘗試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呈現老年婚戀時,反而因突破常規而遭遇市場認知障礙。 觀眾對於中老年劇的期待似乎還停留在過去的苦情戲份上,對於這種新穎的呈現方式感到陌生和不適。
文化觀念的滯後也是導致中老年劇困境的原因之一。在社會上普遍存在著“老不正經”“黃昏戀是笑話”的偏見,導致老年情感需求被長期壓抑。

湖南益陽65歲老漢網戀被騙事件被全網嘲笑,網紅“秀才”翻車後中老年粉絲遭嘲諷,這些現象都揭示了社會對老年情感的系統性忽視。 在《我的後半生》中,沈卓然遭遇的子女反對、社會異樣眼光,實則是現實困境的藝術投射。 要突破這種困境,不是一個好編劇就能解決的。 至少在當下,這個題材完全無解。因為無論怎麼拍,都有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陰陽怪氣。 就連40歲懷孕生子,都能引爆社會新聞,更不用說六旬老漢再找真愛這樣的話題了。

其實,在老齡化加速的今天,我們需要重新理解老年情感。 類似的劇,哪怕是蹭社會熱點也好,也能從某個角度里映照出老年群體的情感渴望,也叩問著整個社會的文明溫度。 當我們對這類劇發出吐槽聲時,我們是否也對老年婚戀持有偏見?是否也忽視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或許正如劇中沈卓然在暮色中的獨舞,老年婚戀不是對青春的模仿,而是生命在時光長河中的優雅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