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的拉菲到底生產了幾瓶拉菲?
更新于:2025-04-06 13:33:13

“來瓶82年的拉菲!”

這句話一出口似乎就帶著一種奢華。

“82年的拉菲”曾經是很多富豪的口頭禪,被當做富豪揮金如土,生活奢靡的象徵。

可在如今的互聯網上,這句話已經變了味兒,延伸出了裝腔作勢之意。

可世界名酒這麼多,最貴的也不是拉菲,為什麼偏偏82年的拉菲會是奢華的代表?

要說讓82年的拉菲率先走紅的功臣,一定是著名酒評家羅伯特·派克。

他不但宣稱1982年是波爾多紅酒的“世紀之年”,還為82年的拉菲打出滿分的評分。

派克在自己的酒評中毫不吝嗇地書寫著對82年波爾多紅酒的讚譽,將其比作期貨,表示如果有能力,能拿多少拿多少,未來一定漲價。

在派克發表酒評後不久,越來越多的酒評家也開始同意並附和派克的判斷。

有了圈內頂流的背書,消費者和投資者們一擁而上,1982年的波爾多紅酒一下子變得炙手可熱,82年的拉菲更是一瓶難求。

“好酒”搖身一變,成了“投資期貨”,1982年的波爾多紅酒開始在世界各地的富豪圈中流行起來。

82年的拉菲在東亞的走紅,始於香港。

八十年代的香港,金融業和商業迅速崛起,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蓬勃發展的經濟環境,造就了成千上萬的富豪,有錢了就開始追求更高水準的物質生活。

由於香港的殖民背景,加上當時的紅酒關稅政策優惠,香港人尤其喜歡葡萄酒。

八十年代初,有著亞洲酒王之稱的葉福章,購入了大量的82年的拉菲,轟動全港,在富豪中掀起了一陣拉菲熱。

一時間,喝拉菲,尤其是82年的拉菲,成為了香港有錢人財富、品味的象徵。

恰逢那時,香港電影正值巔峰時期,導演和編劇們沒有放過這個“流行元素”。

不管是《古惑仔》,還是《單身男女》,在一些需要炫富和顯露權勢的場景,來瓶82年的拉菲像喝水一樣簡單。

更好笑的是,《賭神》中完全沒有提到過拉菲,但一張網友的P圖廣為流傳。

周潤發飾演的賭神,在賭桌上神情悠閒,臺詞是網友P上去的“來1瓶82年的拉菲”。

在這種大佬耍帥的場合,這句臺詞毫不違和,甚至比原句更合適。

隨著這些電影在內地的廣泛傳播,82年的拉菲也深入人心。

儘管可能連拉菲的酒標都不認識,但很多人都知道82年的拉菲很貴。

拉菲,指的是產自法國拉菲酒莊的紅酒,拉菲古堡葡萄酒。

拉菲酒莊,位於法國波爾多北邊的一個碎石山丘上,佔地178公頃,面積在五個頂級酒莊之中位居第一。

Lafite(拉菲)在法語中有“小山山”之意,但實際上拉菲酒莊取名自法國一貴族姓氏,早在14世紀就已經享譽歐洲。

1675年,當時的酒界大亨希剛公爵收購了拉菲酒莊,並以其在法國酒界的影響力,讓波爾多紅酒取代勃艮第葡萄酒,成為社會流行的酒類。

希剛公爵將拉菲推薦給路易十五的情婦龐巴迪夫人,拉菲以其芳香醇厚的口感獲得了夫人的青睞,從此打入上流社會,成為皇室用酒。

1855年,波爾多將該地區的61個名酒莊評為5個等級,一級酒莊有4個,拉菲名列榜首。

後來,拉菲酒莊幾經易主,直到羅斯柴爾德家族接手才穩定下來。

羅斯柴爾德家族對葡萄酒的品質把控非常嚴苛,將拉菲酒莊的葡萄種植和釀造工藝保留並改良,也將拉菲的好品質延續至今。

對紅酒品質和口感影響最大的,是原材料葡萄的品質。

拉菲莊園的地理位置極好,葡萄種植園日照非常充足,土壤酸鹼平衡,富含沙礫質,有利於葡萄樹的生長。

拉菲酒莊用來採摘釀酒的葡萄藤平均年齡達到35歲,釀造頂級酒的葡萄平均年齡可以達到45歲,而葡萄園裡最“高齡”的葡萄藤已經有118歲。

葡萄園的種植由專業團隊管理,對不同年齡的葡萄採用不同的施肥培育方案。

待葡萄進入成熟季節,團隊會根據葡萄的成熟情況,判斷是否適合釀酒,再進行人工採摘。

除了這些有限的人為呵護,葡萄種植其實更是一個“看天吃飯”的行當。

在歐洲很多地區,葡萄種植有明確的法規,不管氣候是否理想,基本不允許使用灌溉等手段。

這就使得葡萄的生長更加依賴於當年的氣候條件,不同年份的葡萄酒的品質自然也就不同。

1982年,是波爾多葡萄酒的“天賜之年”。

這年春天溫暖濕潤,將葡萄樹從冬季的酷寒中解救出來,連續晴朗的天氣持續到夏季。

夏天白天高溫,晚上涼爽,晝夜溫差高達18度,葡萄長得飽滿多汁。

而到了成熟採摘季,將近一個月沒有下雨,讓葡萄在枝頭保存了最完美的狀態。

1982年的拉菲,的確是拉菲酒莊不可多得的世紀佳釀。

可如今已經過去40多年了,當年到底產了多少瓶拉菲,到現在還沒喝完嗎?

拉菲的確很貴,根據年份不同,10年以上的拉菲市場價在5000-8500之間。

都說拉菲年產量20萬瓶,中國年消費100萬瓶,其實市面上七八成的拉菲都是假的。

一個完好無損的拉菲酒瓶回收價都要上千塊,82年的拉菲酒瓶更是能賣到3000-4000元。

真品82年的拉菲幾乎不在市場上流通,偶爾會成為拍賣會上的珍藏品。

2014年,紐約扎奇春季拍賣會上,一箱6瓶82年拉菲以274469人民幣成交。

現存的82年拉菲也的確還有,但少之又少。

只要有一瓶82年的拉菲被開瓶喝掉,剩下存世的拉菲價格又會漲上一番。

82年的拉菲已然成為了“貴”、“奢侈”、“豪華”等概念的絕佳代名詞。

但其實它並不是世界上最貴的葡萄酒,以上這些更像是人們賦予它的額外價值。

現在,82年的拉菲本尊並不常出現,而是作為代表極致稀缺的價值符號,成為一種文化流行。

稀缺會引發好奇,一些“開箱試飲”視頻,在媒體平臺上播放量可以達到千萬級別。

隨著網路語言的興起,“82年拉菲”早已不是葡萄酒那麼簡單了,它逐漸演變為了全網通用的調侃符號。

網友將“82年拉菲”替換為其他日常物品,如“82年的可樂”、“82年的老乾媽”,製作成表情包。

有些是在諷刺盲目追求奢華,有些是在戲謔地“裝腔作勢”,也有些是年輕人對抗生活的自嘲。

不管是處於什麼目的,表情包的傳播又引發“82年拉菲”的再一次流行,也賦予了這個梗更多的文化含義。

說到底,喝“82年的拉菲”從來喝的都不是酒,以前喝的是身份象徵,是財富地位;而如今,我們喝的更像是苦中作樂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