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直播時代”,全面聚焦泛娛樂出海的歡聚能否如願撐起更高的天花板?
日前,泛娛樂賽道重要玩家——歡聚集團(NASDAQ:YY)發佈了最新年度、季度財報,至此該賽道三大重要玩家均為2024年畫上了一個句號,另外兩家是同樣在美股上市的虎牙、鬥魚。
然而,業績結果顯示,三家已然困於行業窘境之中。歡聚、虎牙、鬥魚去年全年歸母凈利潤分別-1.48億美元、人民幣-4795.5萬元、-2.97億元,對應增速分別為-142.5%、76.55%、-937.45%。
盡顯疲態的業績紕漏后,市場也給出了明確的負反饋。財報發佈兩個交易日,歡聚股價合計跌沒了近14%、虎牙三個交易日跌超29%,僅剩下股性一般的鬥魚維持相對穩定。
透過財報可以發現,作為三家中收入規模最小的玩家,歡聚試圖通過聚焦出海與加碼非直播業務突圍。然而,讓投資者顧慮的是,其轉型期的陣痛難以避免,而長期的確定性也尚難評估。
盈利韌性背後的隱憂
2024年,歡聚集團全年營收22.4億美元,同比微降1.3%。
盈利方面,在GAAP準則下則錄得凈虧損1.46億美元,主要源於YY直播剝離后資產重估,以及其它因素帶來了4.55億美元的非現金商譽減值;不過若按Non-GAAP口徑,全年凈利潤2.985億美元,同比增長2%,連續第四年提升,這意味著其核心業務仍具造血能力。
進一步深究,可發現全年歡聚集團的核心財務數據呈現出"一穩一升一降"的特徵。
收入結構上,核心BIGO板塊貢獻了88%總收入,全年同比增長3.3%至19.9億美元,成為業績穩定器。
“一升”則是得益於廣告業務增長,非直播收入全年同比增長55.9%至4.498億美元,佔比從2023年的12.7%提升至20.1%,貢獻了新的業績增量。
這一轉變驗證了公司降低直播依賴度的策略,當然這條路還很遠,非直播業務的利潤貢獻尚未完全體現——其毛利率與直播打賞相比仍有差距。
但更大的挑戰在於使用者的流失。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BigoLive、Likee、Hago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MAUs)同比均呈下降趨勢;付費用戶總數154萬,ARPPU(每使用者平均收入)237.1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約5%。
儘管公司解釋稱,這是優化行銷投入、追求“高質量增長”,將資源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優質使用者身上的結果,但短期內無疑會削弱收入增長動能。
並且這種說法不可能抹去產品意外下架帶來的影響,去年12月受BigoLive意外遭GooglePlay、AppStore短暫下架,第四季度其直播收入同比下降了13%。
而這種事件的發生也將是歡聚未來全球化故事中最大的不確定性。
包括此次財報發佈后,市場不顧歡聚ADS(美國存托憑證)淨收益的超預期,以及未來三年計劃豪擲9億(6億美元現金分紅+3億美元回購)股東回報提供的安全邊際,股價跳空低開,實則也是反映了投資者對海外直播業務前景的擔憂。數據顯示,BIGO付費用戶數已連續5個季度下滑,疊加海外行業監管趨嚴,市場對其核心變現能力產生疑慮。
從“YY”到“JOYY”,歡聚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
當然,歡聚也不可能因噎廢食。
繼2月25日,正式宣佈與百度全面完成對YY直播的交割後,歡聚集團宣稱,自3月31日起,歡聚集團納斯達克代碼將由“YY”變更為“JOYY”,並將業務重心轉向國際市場,重點聚焦BIGO、Hago等海外平臺。
發達市場全面成為歡聚的核心“挖金”之地。
財報顯示,去年全年歡聚集團除中國內地以外的全球市場貢獻了近九成收入,其中發達國家收入同比增長24.6%,占集團收入的53.9%。
高度全球化下,輔之以收入多元化創造新增活力。第四季度,BIGO板塊新增客戶主要來自於歐美發達國家,並實現廣告收入高速增長。
財報電話會議中,歡聚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婷直言,“隨著YY Live業務剝離,我們開啟了新篇章。”譬如“隨著三方合作流量的擴大和新市場、新客戶的需求拓展,我們預期廣告平台業務在2025年還將保持比較強勁的兩位數增長,經營利潤額和獲利率應該都會同比得到改善。”
她指出,“多元增長引擎初見成果,未來歡聚將堅定推動全球業務多元發展,鞏固集團作為全球領先科技企業的地位和影響力。”
不過這種打法需警惕的是,投資回報率更高的海外發達市場同樣早已不是“烏托邦”,尤其是在TikTok風靡海外市場之際,短視頻與直播的融合競爭日益加劇,使用者注意力爭奪早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此時,企業還要面對更趨嚴格的監管壓力,稍有閃失產品都可能會落後。譬如,歡聚去年第四季產品出現下架後,其BIGO板塊的MAUs同比減少約6%,這部分客戶很可能就流入它家。
此外,在當下的互聯網生態中,社交媒體網路領域已歷經深度探索,各類玩法近乎被挖掘殆盡,想要再度打造具備強社交屬性的App,無疑難度很大。
而按照當下互聯網時代的演變,存活下來的玩家普遍都有自己的特性,並相對聚焦於某個細分賽道。
這意味,就歡聚時代而言,倘若仍將業務重心緊緊錨定在直播板塊,那麼廣告收入其實很難成為其核心關注要點。最避諱的是,歡聚在全球化+多元化兩大路徑中,迷失了自己。譬如,撿了廣告業務卻壞了直播生態。
回顧去年,去年歡聚一直在摸索突破傳統娛樂邊界的途徑。Bigo Live推出創作者大師班、慈善專案;Likee與《原神》合作吸引Z世代使用者,帶動視頻消費時長環比增長13%。這類嘗試意在增強使用者粘性,拓寬廣告變現的管道,但內容泛化也可能導致定位模糊。參考TikTok等平臺,歡聚需變革路中堅守其差異化特色,並強化它。
“歡聚們”夾縫求生,破局新利刃有何?
此前全球社交娛樂市場一直處在三重變革之中:用戶增長從增量競爭轉向存量博弈,內容形態從泛娛樂向垂直領域滲透,商業模式從單一打賞向廣告+電商多元化發展。
在這場變革中,以歡聚為代表的中國中小泛娛樂出海品牌面臨的挑戰極具典型性:騰訊(WeTV)、快手(Kwai)等國內直播平臺加速出海,TikTok Shop等新興勢力搶佔市場,而Meta、Google等巨頭也在強化社交娛樂佈局。
“歡聚們”在夾縫中尋求生機的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進入AI時代,AI技術的深化應用正在成為內容產業的又一重變革驅動因素。日前,中信建投更是指出“2025年可能是第三產業的AI應用元年”。
這意味著,抓好、抓牢AI技術反覆運算帶來的產業規則動蕩機遇,或許會是歡聚開拓增量的另一大要義。
此次財報中,相關技術投入也被多次重點提及,例如,第四季度,Bigo Live引入多模態審核大模型,大幅提升內容審核的效率和技術能力;並以更精細化的用戶驗證及分層機制優化推薦演算法。
首席執行官李婷指出,“借助AI為業務賦能,歡聚將全方位提升運營精細化水準,為使用者耕耘有溫度的社區體驗。”
結語
短視頻產業崛起的“後直播時代”中,2024年的歡聚呈現出一家老牌直播玩家在轉型期的典型特徵:既有Non-GAAP利潤連漲的韌性,也有使用者流失與GAAP虧損的陣痛;既有全球化滲透的成果,也有新興業務規模化前的迷茫。
短期來看,高股息與回購計劃或為股價提供安全邊際;但長期價值仍需依賴非直播業務的利潤釋放與技術驅動的效率革命。
在社交娛樂行業從“流量競爭”轉向“生態競爭”,以及以技術挖掘新增量的當下,歡聚能否在多元化與全球化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決定其能否跨越週期,重獲增長動能。
來源:美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