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國家級非遺“滿族說部”的神秘面紗,聽98歲老奶奶講述傳奇
更新于:2025-03-26 02:58:55

在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的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黑龍江省有六人入選。相較於剪紙、皮影戲等大家熟悉的專案,黑龍江省黑河市孫吳縣98歲的何士環老人和她的“滿族說部”對很多人來說還有些陌生。

近日,生活報記者分別採訪了何士環老人和她的小兒子關萬里、學生宋熙東,以及黑河市孫吳縣文化館工作人員肖佳楠,從他們的講述中瞭解“滿族說部”和這位能用滿語完整吟唱“滿族說部”的老人。

被譽為“北方民族百科全書”

“口耳相傳,講唱內容全憑記憶”

“‘滿族說部’被譽為‘北方民族百科全書’。何奶奶雖已98歲高齡,但思路清晰,聽聞當選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老人特別高興,正安心休養準備再續傳承使命。”電話裡,黑河市孫吳縣文化館負責非遺工作的肖佳楠向記者介紹。

記者獲悉,“滿族說部”中的“說部”滿語稱為“烏勒本”,漢意為傳或傳記。它是以口頭形式產生的,講唱內容全憑記憶。最初助記手段常佐以刻鏤、堆石、結繩、積木或簡單的形象繪畫等。古人望圖生意,看形想事,觀畫講古。到清代以後,有了滿文,才有了講述提綱和薩滿祭祀時讚頌祖先業績的神諭,但多數不用文字書寫,因屬祖先遺事,書成文字恐外洩,濫放流失,均視為對祖先的不敬,因而保持了“說部”的口頭性。

據肖佳楠介紹,因“說部”是族史,是對本氏族先祖英雄業績的讚頌,所以講述人都是本氏族中的薩滿、穆昆達或德高望重有文化的老人。在本氏族中選有血緣關係的後生承繼,一般是祖傳父、父傳子。“傳承的方法也是口耳相傳,心領神會。千百年來,滿族的各個姓氏依憑家族傳襲的方式,將祖先英雄史自行傳述和利用譜牒、神本子簡要保存下來,保持了傳承的單一性。比如孫吳縣沿江滿達鄉四季屯村曾有多位會‘滿族說部’的老人,但現在只有何士環健在。”

“滿族說部”的魅力

“那聲音裡能聽到白樺林的風聲,薩滿鼓的震顫……”

肖佳楠還記得第一次聽到老人展示“滿族說部”時的震撼:老人端坐炕頭,聲音洪亮,用布滿皺紋的雙手打著手勢,將《白雲格格》中天神女兒的傳說娓娓道來。說到興奮處,老人還饒有興趣地吟唱起滿語的《放馬歌》,蒼勁的聲線穿透時光,恍若置身百年前的寬闊草原。隨著老人喉間傳出的渾厚音調,滿語吟誦的古老傳說如松花江水奔湧而來,那聲音裡能聽到白樺林的風聲,薩滿鼓的震顫……

這些年來,何士環一直和小兒子關萬里一家生活在一起。據關萬里介紹,何士環16歲從璦琿嫁到孫吳縣沿江滿達鄉四季屯村,“我姥爺擔任過小學校長,那時候也屬於學識淵的,滿漢齊通,在家族中很有聲望,他能夠熟練使用滿語。我母親出生時一隻眼睛視力不太好,但記憶力很好,讀過5年書,能用流利的滿語進行交流。我母親從小聽長輩說,她跟著就學會了,能夠完整用滿語講述《音姜薩滿》《貉子與獾子》《白雲格格》《驕傲的鯉魚》《黑龍江的由來》《罕王的故事》《天堂之路》等多部‘滿族說部’。”

線上、線下開課

“把肚子裡的故事都傳給後人”

在接受採訪時,關萬里很自豪地告訴記者,他的女兒關爽25歲時就入選為黑河市級第六批非遺傳承人,“我女兒自出生起就和奶奶學習滿族語言文化,從小在耳濡目染的薰陶下,學習了滿族文字、滿族口語,經奶奶傳承,她可以用滿語獨立講述片段式的滿語民間故事。”

肖佳楠說,把肚子裡的故事都傳給後人,讓“滿族說部”傳承下來,一直是何士環老人的心願。“由於年紀較大,出行不便,何士環老人將傳習場所常設家中或村史館。每年開展授課不少於四次,至今已開展‘滿族說部’培訓課程100餘次。老人還在線上開了‘何士環老奶奶滿族說部講堂’。”此外,每年都會有對滿語文化感興趣的學者、學生到何士環家做客,其中不乏外國學者。“近年來,縣裡多次組織調研組深入四季屯村開展調研,收集整理‘窩車庫烏勒本’相關資料存檔,出版書籍《白山黑水遺韻——滿族傳說故事集》,還聘請專業團隊為何士環老人拍攝製作了一部跨越四季、50分鐘時長的專題紀錄片,更好地保存和傳承了‘滿族說部’,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滿語原創歌手宋熙東一直把自己當做“何奶奶撿來的孫子”。宋熙東表示,作為滿族人,他一直特想知道自己民族的音樂是什麼樣子的,但他在網上搜索,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文字描述,沒有音訊資料。“在去黑河采風時,聽說了會說滿語的何奶奶,她對前來請教的學生充滿耐心,可以說是知無不言。之後用學到的滿語歌謠製作發佈了《額爾春》《滿文十二字頭》《巴布哩波布哩》等音樂作品,其中《阿督拉喇烏春》是我跟何奶奶一起合唱的,這些滿族音樂作品播放量達幾十萬次。”

20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何士環老人一直心心念念“滿語說部”的傳承,“我把肚子裡的故事都傳給後人,這樣才能生生不息。”而她的這個願望也正在實現——後輩中很多年輕人開始學習滿語吟誦,數位化平臺也永久保存著珍貴的影像檔案。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龍頭新聞·生活報記者:吳海鷗 王曉晨

【來源:新街派 生活報】

礦山修復科技賦能
礦山修復科技賦能
2025-03-26 03: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