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業界傳出重磅消息,三星可能已悄然擱置了其原計劃在2027年推出的1.4納米(SF1.4)工藝節點。這一決策背後,隱藏著三星在先進製程技術上的重重挑戰。
問題的根源可追溯至三星的3納米工藝。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工藝的良品率至今仍未達到理想水準,據傳甚至不足兩成。這意味著,在每十顆晶元中,就有八顆可能存在缺陷。如此嚴峻的質量問題,無疑給三星的先進製程之路蒙上了陰影。
面對3納米工藝的困境,三星本年度的2納米工藝投產計劃同樣令人擔憂。在此背景下,三星選擇暫時擱置2027年的1.4納米計劃,似乎成為了一個明智之舉。
回顧三星的晶元製造工藝歷史,其逆襲之路始於14納米工藝。彼時,得益於梁孟松的加入,三星在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2015年,三星直接從28納米跳躍至14納米,並採用了先進的FinFET晶體管技術。這一舉措不僅讓三星一舉成名,還成功吸引了蘋果A9訂單的青睞,與台積電共用了這一重要客戶。
然而,好景不長。2017年,梁孟松的離職對三星造成了沉重打擊。失去了這位技術大牛后,三星在10納米和7納米製程上雖然還能與台積電一較高下,但在5納米和4納米工藝上卻逐漸顯露出頹勢。功耗過高的問題讓高通等客戶對三星代工的晶片望而卻步,甚至有了“火龍”的稱號。
在3納米工藝上,三星再次押注新技術,採用了更為先進的GAAFET晶體管技術,試圖複製14納米時的成功。然而,這次三星卻未能如願。不僅晶體管密度遠不及友商,良品率問題更是雪上加霜。高通、英偉達等大客戶紛紛轉投台積電,三星的3納米製程幾乎無人問津。
在成熟晶元工藝方面,三星同樣面臨著嚴峻挑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三星在全球晶片代工市場的份額已下滑至8.1%,與巔峰時期的20%相比,幾乎減半。這一數據無疑為三星敲響了警鐘。
因此,三星選擇暫時放緩先進製程技術的研發步伐,轉而專注於提升現有工藝的良品率和尋找新客戶。這一決策雖然看似保守,但實則是三星在嚴峻形勢下做出的明智選擇。畢竟,投入鉅資研發卻無人問津的技術,無異於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