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增程式電動車在市場上備受推崇,被譽為“短途純電、長途無憂”的理想選擇,甚至被冠以“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新能源方案”的美譽。然而,現實情況似乎與這些宣傳有所出入。
觀察最近的二手車市場,不難發現許多增程車車主正急於出手,其貶值速度甚至超過了同級別的純電動車。這一現象背後,隱藏著一個被忽視的關鍵因素——家充條件的缺失,讓增程車的所謂“優勢”大打折扣。
首先,增程車的最大賣點在於其電動駕駛的安靜與順滑,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成本節約。然而,對於沒有家充設施的車主來說,這一優勢難以充分發揮。由於國內大部分城市的快充樁主要服務於純電動車,增程車因充電功率較低而面臨充電效率低下的困境。不少車主反映,排隊等待充電的時間長,而充入的電量卻不足以支撐日常使用,這使得增程車在實際操作中更接近於一台“偽電車”。
其次,增程車在電量耗盡后的油耗表現也令人失望。儘管在油電混用模式下,增程車的表現尚可,但一旦電量不足,其油耗便會急劇上升,甚至超過傳統燃油車。例如,理想L7/L8、問界M7、零跑C11等車型,在長期僅使用燃油的情況下,油耗普遍達到8L/100km以上,與同級別的傳統SUV如漢蘭達、途昂、冠道等不相上下。這使得增程車在油耗方面的優勢蕩然無存。
增程車的駕駛體驗也並未如預期般超越燃油車。由於增程器的工作邏輯,其動力輸出不夠線性,時常在安靜與轟鳴之間切換,給駕駛者帶來不適。特別是在高速行駛時,電量不足會導致動力明顯衰減,踩下油門卻提速無力的感覺讓駕駛者倍感沮喪。這種既無電車順滑又無油車穩定的駕駛體驗,讓不少增程車主感到失望。
更糟糕的是,增程車的保值率也遠低於預期。由於其在市場上的表現不如宣傳般出色,不少車主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選擇更換為純電動車。這使得增程車在二手車市場上的需求減少,價格自然下滑。
增程車的“可油可電”理念雖然聽起來美好,但在沒有家充條件的情況下,其優勢難以發揮。用電不便、油耗高、駕駛體驗差等問題讓不少車主感到不滿。因此,在購車前,消費者應理性看待增程車的宣傳,充分考慮自身實際情況和需求,以免陷入不必要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