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的廣闊天地裡,特斯拉以其獨樹一幟的降本策略,成為了業界的焦點。一輛車的售價構成,眾所周知地分為利潤、稅費、技術轉讓費和成本四大塊,而成本項下,又細分為行銷、研發及生產等關鍵環節。特斯拉,這家電動汽車巨頭,對成本的洞察尤為深刻。
特斯拉內部奉行的“第一性原理”,是一種直擊問題本質的思維方式。在特斯拉看來,汽車成本的“本真”藏身於工廠之中,尤其是其引以為傲的超級工廠。這些工廠的生產效率,直接左右著整車的製造成本。特斯拉大膽採用大型壓鑄機,雖然初期投入不菲,但從長遠視角來看,這一創新將70多個零部件整合為一個,顯著攤薄了製造成本。
電池領域,同樣是特斯拉降本的“主戰場”。動力電池在電動車成本中佔比頗高,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王子冬透露,其約佔主機廠採購成本的30%。特斯拉致力於降低電池成本,通過技術創新,使得4680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續航里程增加,而成本卻大幅降低。這一成就的背後,是特斯拉通過科技革新,大幅減少了貴金屬的使用量。
在特斯拉2021年股東大會上,馬斯克公佈了降低電池成本的“五步計劃”,涵蓋電池設計、工廠建設、材料創新等多個方面,預計將為特斯拉單車生產成本削減69%。這一戰略部署,無疑將進一步鞏固特斯拉在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先地位。
特斯拉的降本之路,不僅僅局限於生產環節。供應鏈的本土化佈局和管道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樣對單車售價產生了深遠影響。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崛起,不僅帶動了周邊產業鏈的蓬勃發展,還通過減少物流等環節,進一步降低了零部件成本。目前,該工廠生產的Model 3和Model Y車型,90%左右的零部件已實現本土化製造,確保了製造成本的相對穩定。
中國製造的特斯拉車型,憑藉其成本優勢,在全球範圍內贏得了廣泛認可。上海超級工廠已成為特斯拉全球戰略中的重要出口基地,其產品不僅供應國內市場,還遠銷歐洲、日本和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特斯拉的產業佈局之廣,已遠超一般汽車企業,甚至可與蘋果公司相媲美。從電池熱管理、電機到充電技術,特斯拉擁有近1000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佔比高達90%以上。這些專利技術的積累和應用,為特斯拉的持續創新和降本提供了堅實支撐。
特斯拉的降本故事,是科技創新與本土化戰略完美結合的典範。它不僅為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樹立了新標杆,也為全球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