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or油車?這些家庭千萬別盲目跟風買電車!
更新于:2025-03-25 23:28:22

近年來,電動汽車市場蓬勃發展,不少消費者被其低使用成本所吸引,紛紛加入“電車大軍”。然而,一些家庭在將純電動車作為唯一用車後,卻遭遇了諸多不便,這引發了社會對於電動車適用性的廣泛討論。

實際上,電動車的適用場景相對明確,更適合於城市短途通勤。一位車主分享了他的經驗:家中既有燃油車也有電動車,他每天僅用電動車上下班,路程約10公里,即便是冬季,一周僅需充電一次,電費極低。這種便捷性在城市生活中尤為顯著。

然而,當出行場景切換到長途或偏遠地區時,電動車的局限性便顯露無遺。例如,在去年的國慶假期,一位車主駕駛燃油車前往內蒙古自駕游,沿途加油站眾多,加油迅速,續航里程無憂。而同行的朋友駕駛電動車,雖然標稱續航600公里,但在高速行駛中,實際續航大打折扣,頻繁尋找充電樁,充電時間漫長,嚴重影響了旅行體驗。在極端天氣下,電動車的續航問題更加突出,北方冬季續航普遍減半,甚至可能出現車門凍住的情況。

電動車的技術瓶頸和基礎設施建設不足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雖然許多電動車宣傳具備“30分鐘快充”功能,但這僅指從30%充至80%,完全充滿仍需一個多小時。而且,快充對電池損耗較大,長期使用可能影響電池壽命。相比之下,燃油車加油迅速,且油箱容量大,續航里程長。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儘管城市充電樁數量不斷增加,但公休日高速服務區的充電樁仍供不應求,給電動車長途出行帶來不便。

因此,對於許多家庭而言,將電動車作為唯一用車並非明智之選。燃油車在應對各種出行場景時表現出更強的適應性,無論是日常通勤、接送孩子、超市採購,還是跨省出差、春節返鄉,都能輕鬆應對。而電動車則更適合在特定場景下使用,如城市短途通勤。在突發情況下,如家人突發疾病需要緊急送醫,電動車的續航和充電問題可能會成為致命的阻礙。

當然,電動車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固態電池技術的突破有望緩解續航焦慮,寧德時代等企業正在研發續航超1000公里的半固態電池。同時,800V高壓平臺也提升了充電速度,但這些技術真正普及尚需時日。在當前階段,混動車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它們結合了燃油車和電動車的優點,既保留了燃油車的便利性,又降低了使用成本。例如,豐田的混動系統能將油耗壓到極低水準,同時續航里程也相當可觀。

選車並非簡單的非此即彼的選擇題。對於居住在老舊社區無法安裝充電樁、經常需要長途出行或生活在冬季嚴寒地區的消費者而言,現階段購買電動車可能並非最佳選擇。在技術進步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之前,混動車型或許是一個更為穩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