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千年宋韻華章
更新于:2025-03-26 01:59:22

本文轉自:梧州日報

贛州古浮橋

贛州古城牆和建春門城樓

今年春節期間,我和家人踏上了前往江西贛州的旅途。這座被譽為“宋城博物館”的城市,有著“一座贛州城,半部宋代史”的美譽,而宋潮不夜城便是我們穿越時空之旅的起點。

傍晚時分,我們踏入宋潮不夜城,仿若一腳邁進了千年前的大宋盛世。穿過四賢坊,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雄偉壯觀的軍門樓。這座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年(西元1217年)的城樓,雖歷經歲月滄桑,如今重建後依然氣勢恢巨集,朱紅色的大門、飛簷斗拱的建築風格,彰顯著歷史的厚重和往昔的繁華。進入軍門樓後,一條仿宋古街蜿蜒向前,街巷交錯縱橫,樓閣、亭臺、廊橋錯落有致。街道兩旁店鋪林立,酒肆茶坊、布莊繡坊,應有盡有。木質的門窗雕花精美,紅燈籠高高掛起隨風搖曳,將古街裝點得格外溫馨而浪漫,讓人一瞬間彷彿穿越回千年前的宋朝街市。

在宋街漫步,感受著腳下石板路的古樸質感,耳邊傳來的是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和歡聲笑語。有售賣傳統手工藝品的,有展示宋代服飾的,那些華美的漢服款式典雅,引得不少遊客駐足試穿,拍照留念。不少梳著古裝髮型,身穿漢服的年輕人穿梭在行人中。還有各種特色美食店,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麻糍軟糯香甜,蠔蛋燒外酥裡嫩,每一口都是贛州味道的獨特記憶。

隨著人潮前行,不知不覺來到了郁孤台,這座因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而聞名遐迩的古蹟,在夜色中顯得格外寧靜而莊重。站在台下,遙想當年辛棄疾在此處憑欄遠眺,感慨萬千,揮筆寫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的千古名句,我心中不禁湧起對歷史的敬畏和對古人的追思。如今,郁孤台周邊已成為宋潮不夜城的核心區域,燈光映照下,古台與周圍的仿宋建築相互映襯,宛如一幅絕美的畫卷。登上郁孤台,俯瞰贛州城,章江與貢江在腳下交匯,江水滔滔,不捨晝夜。此時,辛棄疾的詞在耳邊迴響,讓我對這座城市的歷史滄桑有了更深的感悟。

離開郁孤台,我們來到了贛州古城牆。這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宋代磚城牆,全長3664米,猶如一條巨龍蜿蜒在章江與貢江交會地帶。我們登上城牆,腳下的每一塊青磚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城牆上數以萬計的銘文磚記錄著從北宋熙寧二年(西元1069年)到民國四年(西元1915年)不同時代的資訊,宛如一部無聲的史書,講述著贛州古城的興衰變遷。

沿著古城牆漫步,我們來到了建春門,聞名遐迩的贛州古浮橋就在城外。這座始建於宋乾道年間的浮橋,長約400米,連接著貢江的兩岸。我們隨著人流走在浮橋上,腳下的木板隨著江水的波動微微搖晃,讓人感覺彷彿穿越回了宋代。江面上,船隻往來穿梭,江邊的垂柳依依,宋旗迎風招展,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當落日的余光漫過古城牆時,我們也從古浮橋的另一端回到了起點。踩著北宋城牆的晚霞逐級而下,我回頭仰望,青磚的縫隙里滲出暖黃的LED微光,恍若八百年前守城將士遺落的火把。

夜幕降臨,此時宋潮不夜城華燈初上,熱鬧非凡。美食坊的店鋪燈火通明,各種特色美食香氣四溢。我們品嘗了黃元米粿、石城芋餃、大余燙皮等特色小吃。街頭還有宋代歌舞、雜技、戲曲等表演,演員們身著華服翩翩起舞,樂手們彈奏著古箏、琵琶,吹著笛子,他們在舉手投足間盡顯宋代的風雅韻味。台下觀眾們看得如癡如醉,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仿佛置身於繁華的大宋盛世之中。

我們沉浸在宋潮不夜城的古韻今風里,感受著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夜漸深了,我依依不捨地從城中出來,回頭望去,燈光下的城樓巍然矗立,彷彿一位穿越時空的守望者,靜靜地注視著人間的悲歡離合。而我知道,這座城將永遠矗立在這裡,等待著下一個尋夢人的到來。

(吳燕妮 文並攝)

由寒食到清明的古風
由寒食到清明的古風
2025-04-05 11:45:42
東坡的清明
東坡的清明
2025-04-06 07:06:42
多彩活動點亮假期
多彩活動點亮假期
2025-04-06 07: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