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飛機C919的“眼睛”,西南鋁如何鍛造“中國視野”?
更新于:2025-03-26 01:31:38

國產大飛機C919的騰空而起,不僅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的巨大飛躍,也見證了一項項技術創新的璀璨成果。在翱翔天際的機身上,那一扇扇晶瑩剔透的舷窗,如同窺探雲端的明眸,背後隱藏著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西南鋁”)的智慧與汗水。

西南鋁,作為國內鋁加工領域的佼佼者,以其自主研發的航空鋁材,為C919的機頭窗框及旅客觀察窗披上了堅實的“戰衣”。這些看似平凡的窗戶,實則承載著旅客的視野與飛行的安全,其製造過程之複雜、要求之嚴苛,令人歎為觀止。

在西南鋁的項目團隊中,一場關於C919大飛機鋁合金鍛件工藝優化的熱烈討論正在進行。他們深知,機頭窗框與旅客觀察窗所用的鋁合金,不僅要與機身、玻璃完美契合,還要在萬米高空承受巨大的飛行壓力,尺寸精度要求之高,偏差不得超過0.2毫米。

面對C919對材料的“極致輕量化”與“安全可靠性”的雙重挑戰,西南鋁的研發團隊迎難而上,與毫米級精度較上了勁。特別是在機頭窗框這一製造難度最大的部分,他們創新性地採用了新型鋁合金材料,經過兩年多的上萬次試驗,終於突破了鍛件性能與應力腐蝕性能兩大關鍵技術瓶頸,使國產鋁材在韌性和抗應力腐蝕方面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

“每一扇舷窗都要經歷8倍大氣壓的極限測試,這意味著指甲蓋大小的面積要承受200公斤的衝擊力。”西南鋁C919旅客觀察窗項目負責人陳麗芳介紹道。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團隊利用數位化模擬與微觀組織調控技術,在0.01毫米的精度範圍內精心雕琢材料晶體結構,確保窗框在極端環境下依然穩如泰山。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西南鋁創造了多個歷史性的“第一”:成為國內首家通過適航認證的航空鋁材供應商,首次實現了民機鍛件的國產化,並首次批量交付實現了自主可控。這些帶有“中國智造”標籤的鋁材,不僅為C919披上了堅固的“鎧甲”,更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彰顯了國產大飛機自主創新的力量。

目前,西南鋁已為C919大飛機提供了上千件高性能鋁合金材料,廣泛應用於起落架輪毂、機翼、機身等關鍵部件。隨著C919的商業啟航,西南鋁已馬不停蹄地啟動了新一批新型材料的研發工作,繼續在藍天的舞臺上書寫著中國鋁工業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