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充不滿的奧秘:為何90%比100%更合適?
更新于:2025-03-26 08:37:33

在電動汽車車主的社交圈內,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圍繞著電池充電展開:為何電池不能總是充至滿電狀態?這一疑問背後,是公眾對電池技術特性的普遍不瞭解,加之網路上紛繁複雜的錯誤資訊,導致了不少消費者的誤解。

事實上,慢充被公認為是對電池最為友好的充電方式。所謂慢充,通常是指利用家用充電樁,在夜間以較低的功率(如3.3kW或6.6kW)為車輛充電。由於交流電充電速度較慢,電流和電壓均保持在較低水準,因此對電池幾乎不產生負面影響。擁有家用充電樁的車主,通常無需過分擔心電池衰減問題,只需按照日常需求使用即可。

相比之下,快充技術則有其特定的考量。以ZEEKR 001為例,該車型在前200次快充時保持特定的充電速度,超過這一次數后,為保護電池,充電功率會相應降低。原因在於,快充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加速電池包及線束的老化。通常,經過200次快充后,車輛的行駛里程已接近10萬公里,此時車輛的整體性能難免有所下降。因此,降低充電功率成為確保安全、減少風險的有效手段。

從技術角度來看,快充的充電功率往往高達80kW以上,在400V平臺下,最大電流可達200A。隨著電池電量的增加,電壓逐漸升高,電池內部離子活性增強。當電量接近滿電時,電池內部活躍度極高,長期充至滿電狀態會加速電池衰減。因此,專家建議,將電量充至90%左右已足夠滿足日常使用需求。

以一輛滿電續航500公里的電動汽車為例,日常充至90%電量時,續航能力可達450公里,對大多數日常出行場景而言並無影響。當然,偶爾將電池充至滿電,以確保一個完整的充放電迴圈,也是有其必要性的。不少車主表示,他們在家用充電樁上充電時,通常會選擇充至滿電,因為家用充電樁的電流較小(最大32A),對電池影響有限。而在外部商業充電樁充電時,則更傾向於充至80%左右即離開。

選擇充至80%即離開的原因很簡單:當前電動汽車的設計普遍傾向於在30%至80%電量區間內實現最快充電速度。一旦電量超過80%,充電功率會顯著降低。因此,對於追求效率的車主而言,只要續航足夠,充至80%便足以滿足需求。

關於電動汽車電池充電的問題其實並不複雜。家用充電樁充電時,車主可以根據需求自由選擇充電量;而在外部商業充電樁充電時,考慮到充電效率和電池保護,充至90%左右便是一個較為合理的選擇。畢竟,從90%充至100%的過程不僅耗時較長,而且提升的電量有限。與其浪費時間等待充電完成,不如將時間用於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上。